檢視單個文章
舊 2009-12-27, 12:10   #10
大濟
攀言癌症患者
 
註冊日期: 1999-11
住址: Madison
文章: 689
大濟 是普普通通的會員
比較了一下阿國和小昭的分類表,發現阿國的分類比較接近攀岩界慣用通則。小昭的分類太拘泥,也太強調運動攀登,殊不知這些名辭都是先用於傳統攀登,之後運動攀登才沿用的(但簡化了)。

無論如何,分類表最好能依名辭發生以及開始使用的年代(或背景)列表,這樣讀者就比較了解這些名辭以及變化的歷史縱深觀,否則就會張冠李戴。

例如:

抱石在1970年代就有了,遠早於所謂的運動攀登,把抱石列入運動攀登而不交代歷史有誤導之嫌。事實上,所謂運動攀登一開始只包括打 bolt 的攀登,如果那時你指抱石的人是運動攀登者,有的人是會生氣的!

即使是現在,一般人(如 Climbing 雜誌網站)是不把“抱石”和“運動攀登”混為一談的,原因很簡單:兩者的精神(和哲學)很不相同。這一點,就像“傳統攀登”、“阿爾卑式攀登”、“冰攀”、和“運動攀登”的精神(以及體能、技巧)很不相同是一樣的。

說到這裡,小昭把速度攀登(速度賽)列入運動攀登是有爭議性的:「速度」本來就是傳統攀登的一個要素(到現在還是);也就是說,速度並不是運動攀登以後才有的,不是運動攀登獨有的。我想小昭主要的是想突顯“速度賽”- 而不是較廣義的“速度攀登”,如是這樣,要說清楚。

可是突顯“速度賽”,或是任何比賽項目,也有問題:不管什麼比賽,就拿世界杯而言,如何定義這些名辭是一回事(比賽一定要有定義、規則),攀岩界的通則是另外一回事。一般而言,前者(比賽定義)是依循後者(攀岩界通則)的。可是臺灣攀岩界看的出來對這些名辭的認識是倒過來的,比較偏向「由比賽的定義來了解、認識攀岩界名辭通則」,例如把抱石列入運動攀登, 就是因為「“運動攀登”比賽包含抱石」,這也算是臺灣太著重比賽的後遺症吧。

其它一些細節(不一定對):

On-sight 在傳統攀登的定義比運動攀登嚴謹。在運動攀登後期,有些5.14/15 的路線根本無法一邊爬一邊掛快扣,所以難的路線on-sight是將快扣預先掛上的 - 也因為這樣,所以現在運動攀登很少人分 Red-point 和 Pink-point,沒意義,而用 Send 來涵蓋兩者。但傳統攀登的 On-sight 則依舊嚴謹,也持續沿用 Red-point (但幾乎不用 Pink-point)。

Flash 現在已較少用在運動攀登或傳統攀登,倒是抱石常用,類似抱石的 On-sight。

Yo-yo 以及 Hang-dog 現在幾乎不用了。或者說,即使用它們,當形容詞用,而非名辭。
大濟 目前離線   回覆時引用此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