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攀岩資料庫
   
首頁相簿E-mail、路線圖、人工岩場教學單位裝備商家網站連結、[初級攀岩課程]

返回   台灣攀岩資料庫 > 活動資訊 > 最新比賽資訊 > 比賽精華區 > 比賽相關議題
註冊 Gallery部落格 論壇輔助說明 會員名單 行事曆事件 今日新文章

回覆
 
主題工具
舊 2005-02-12, 06:22   #1
kevin
論壇管理員
 
kevin 的頭像
 
註冊日期: 2001-11
文章: 1042
部落格文章: 1
kevin 的聲望功能已被停用
從比賽看台灣攀岩問題(民國83年文章)

從比賽看台灣攀岩問題

節錄自:"台灣山岳雜誌"第2期/p.78-p.80/民83.4.25/作者:梁明輝/文章版權:梁明輝(專業岩場設計 07-6517712)照片版權:黃德雄(第一張)、黃柏勳(第二張&第三張)


從比賽看台灣攀岩問題

節錄自:"台灣山岳雜誌"第2期/p.78-p.80/民83.4.25/作者:梁明輝/文章版權:梁明輝(專業岩場設計 07-6517712)照片版權:黃德雄(第一張)、黃柏勳(第二張&第三張)




九月初陳睦彥兄為八二年度攀岩國手選拔一事來電,希望我北上幫忙設計路線,後雖因本會(高雄攀岩俱樂部)會務繁忙不克前往,在電話中曾交換彼此主辦比賽的甘苦談,以及選手對比賽的重視程度等種種問題,若再觀察選手對賽前的準備工作,更可看出國內攀岩選手對比賽的重視與否,讓我覺得這是台灣岩界的問題,一個大環境的問題,值得每個攀岩者深思,所以我想跳出比賽的框框,甚至攀岩的框框,給自己一個新的視角來觀察這個問題。


《參賽者的心態》

首先我想問每一位選手為什麼參加比賽 ?也想問每一位攀岩者有誰只為了比賽而攀岩?我知道對大多數的攀岩者來說,參加比賽也許只是:玩玩、觀摩、增加經驗、或想爬一條新的路線…等等與比賽爭勝無關的參賽理由罷了。也因此處於這心境下的競賽勝利者,幾乎嚐不到成功的滋味;這就像一個可笑的競跑,全場只有一人在衝刺,而其他人卻懶散的慢步於跑道中一樣。呈現另一種龜兔賽跑的奇譚,這對於勝利者或主辦單位來說,為比賽所付出的努力又是多麼不值。

然而一個有心推動攀岩運動的單位,主事者的想法,也不應是我辦了一個比賽別人都必須配合我,而是我如何去了解別人,再配合他們的需求作適當的規劃,以此漸進的方式,達到引領他人的目的,為台灣營造出一個更好的攀岩環境。


《人口結構的問題》


目前台灣攀岩界面對的人口結構鬆散不均,是個極待解決的問題,觀察國內攀岩人口主要來自學生,攀岩只是他們就學中的休閒方式之一,想想自認瞧得起自己的登山社學生誰不在岩界混個兩三年,然後像泡沫一樣「啵」的又消失了:為什麼岩界就沒有人去想一想他們為什麼留不下來。這又要回到剛剛的人口結構主要是學生此一問題之上了,事實上,岩界的穩定人口太少,相對的,待哺的人口多,就像一個兒童多而成人少的社會一樣,必然貧弱多病。不要說是學生,對一個新加入岩界的朋友來說,如果不能經由一層穩定人口的牽引學習,誰能找到爬下去的理由,誰又能覓得自我在攀岩中的定位。如果我們任由這樣的現象繼續,那麼岩界的頹敗又怪得了誰?


《攀登的意義》

曾聽某攀岩者說過「攀岩生活化」,但「它」的實踐又何其不簡單,因他必須跳出在岩壁攀爬的範圍,以攀岩者的角度仔細去體會生活,又以生活的現象仔細的來印證於攀岩,這正是一種自己融入生活,而那融合正是從吾人辦公桌上錯置的卷宗邁向遠方的岩壁,也因那融入,正如面對一岩如鏡剔透,映著吾人的起居與處事待人的過程。我也曾意會出攀岩是一種可貴的自我成長歷練,我曾向人述說這些經驗,甚至讓他人在岩壁上演練這些經驗,以引領他人從攀岩中走向更開闊的天地,而不是走入比賽之中,本會曾有一位助教問我,為什麼他苦練了許多日子,發現自己仍無法在難度上突破,我當即回答他:試試看,不要太在意,以一個平常自己覺得尊敬的人為榜樣,學學他的待人處事,乍聽之下,這也許與攀岩毫不相干,但這卻是對某人觀察入微之後,在關鍵時刻所給予的最大幫助。我自己深深覺得一個廣義的教練,不應固守只在傳授岩技,教會選手爭勝,因為真正具天份者有如鳳毛麟角,眼前我觸摸得到的人優先需要我的幫助。最近我也曾經引領一位攀岩者走入自己的內心世界,讓他追逐永無窮盡的自我,而這份喜悅,正讓他慢慢找出自己的問題,也找出再繼績攀岩的意義。我自己有一個自信,這樣的攀岩者會自己成長,而這成長不一定表現在岩技上,但卻更細水流長與日俱增的表露在他們對此運動的熱愛。</p>
《多元化的發展》


攀岩不是只有比賽,攀岩是多面性,隨人觀感體會而不同,例如在我的攀岩日子中,就有兩件事令我增廣了視野,一件在四年以前,某家專學生因自幼即習芭蕾,她在岩上的某些動作,使我對攀岩有了另一種詮釋。另一件發生在最近,岩場在不同的日子裡來了兩人,一人身份是太極拳的教練,一人則是晨起練太極拳者,兩人毫不相識,在觀看了岩攀後,卻不約而同的認為攀岩像極了太極拳。由此讓我曉得,其實攀岩可以容納許多不同的看法;一個主辦活動或辦理岩攀事務者應注意及此,我們應多舉辦些不是比賽的活動,以照顧各種理念不同的攀岩者,而不是藉比賽來強調某種攀登方式的優越性,事實它只是因比賽而顯得適合,可是卻打壓了其他攀登方式與想法,因為真正願意自己只是這樣攀爬的岩者究竟是少數,我們也應注意到攀岩是很個人化的東西,我們必須尊重每一個少數,甚至是每一個個人的想法去辦理岩攀事務,注重在它令人快樂的事情上,而不只是讓大部份人望之卻步或不屑的勝與敗,至少,在台灣現在是如此的,以我推動攀岩運動多年的經驗發覺,選手譬若劍之鋒刃,它經不經得起砍劈,完全受限於劍器本體源自何種材質,現在我們在原材上焠礪不夠,卻急著想造劍,恐怕亡劍在劍,無法竟其功。


《充實攀岩的觀念》

基於以上觀點,我以為岩界需要更多的穩定人口當柱石,以引領更多的新秀,也需要更多的穩定人口來辦理符合各方面需要的活動。而岩界人口如何增加呢?自然須現在的攀岩者意會出攀岩不一定要在岩壁的道理,放下身段,為推廣攀岩而努力。也許有人以為教人基本岩訓就是推廣了,但事後引領工作等於零,正應了所謂「養而不教」之過了,台諺謂:負責生子而已,亦正是我現在對岩界通病的看法。在此我也要誠摯地呼籲台灣岳界正視本地同株的攀岩運動,因攀岩的成長就是岳界的資產,現在缺少穩定人口的攀岩運動,就像一個嗷嗷待哺的仔仔一樣,亟需多年有成的岳界提攜幫忙。

(打字、排版:徐貫中、趙子凱)
__________________
台灣攀岩資料庫
kevin 目前離線   回覆時引用此篇文章
回覆



發表文章規則
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不可以回覆主題
不可以上傳附件
不可以編輯您的文章

開啟 vB 代碼
關閉 HTML 程式碼
論壇跳轉


所有時間均為中原標準時間。現在的時間是 13:08


Powered by vBulletin® 版本 3.6.8
版權所有 ©2000 - 2024,Jelsoft Enterprises Ltd.
Copyright©2000-2010 台灣攀岩資料庫 www.Climbing.org
本網站由 Why3s 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