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攀岩資料庫
   
首頁相簿E-mail、路線圖、人工岩場教學單位裝備商家網站連結、[初級攀岩課程]

返回   台灣攀岩資料庫 > 技術討論區 > 綜合攀岩技術討論 > 攀岩醫學檔案(運動傷害、柔軟度)
註冊 Gallery部落格 論壇輔助說明 會員名單 行事曆事件 今日新文章

回覆
 
主題工具
舊 2005-02-12, 05:48   #1
kevin
論壇管理員
 
kevin 的頭像
 
註冊日期: 2001-11
文章: 1042
部落格文章: 1
kevin 的聲望功能已被停用
運動傷害防處(PRC第17章)

第十七章 運動傷害防處

(翻譯自:Performance Rock Climbing/原作者: /翻譯:劉以德/資料來源:梅竹岩館)


附表格之完整內容


一、運動傷害之防範

研究報告顯示,多數肌肉、肌腱或韌帶之拉傷,皆是源於「微創傷」(microtrauma)。由於症狀不明顯,此種傷害須累積多日方會發病,但也正因此,其往往為選手所忽略。每當身體運動至極限時,肌肉或組織便會發生微創傷。倘若休息時間充足,此種傷害便是訓練的正常結果,其不僅會自動復原、更可增強肌力。但假使微創傷的累積速度超過復原時間,運動傷害便會產生。一旦傷害造成,即使爾後訓練正常,舊傷仍可能復發。以下幾點原則將協助選手辨視運動傷害之警訊,並將其防範於未然﹕

(一)逐步提升訓練強度,給予身體足夠的適應期﹔

(二)倘若把點非在指力負荷範圍內,切勿逞強﹔

(三)培養正確的訓練方式、改正易受傷的攀登風格或習慣﹔

(四)在受傷時須儘快變更計畫,勿因求好心切而使病情加重﹔

(五)盡量將攀登動作做到平衡,使壓力由各肌群平均分擔﹔

(六)勿因觀眾之壓力或期許,做出超出體能負荷之動作﹔

(七)避免將關節伸展至極限,否則將對周圍肌腱或組織造成傷害﹔

(八)確實依照個別能力決定訓練強度﹔

(九)為使肌肉平衡發展,須同時訓練與肌纖收縮相反之力量﹔

(十)對鍛鍊中之肌肉施以柔軟度訓練,可避免傷害﹔

(十一)勿忽略發炎腫痛之徵狀,否則將延緩患部之復原﹔

(十二)勿過度依賴止痛劑,因其在消腫止痛的同時,亦將掩飾患

部所發出之警訊,並減少自我免疫力﹔

(十三)無論症狀多細微,皆須保持警覺和積極防範。

二、運動傷害之處置

(一)就診時機﹕當發生以下三種情況時,便須主動就醫。1.患部感到疼痛﹔2.因疼痛而無法移動身體部位﹔3.疼痛持續,兩週內情況皆未好轉。總之,愈早發現、愈早就診,方能儘速康復。

(二)運動傷害處置的四個階段﹕

1.第一階段─休息、冰敷、壓迫、抬高(RICE)﹕RICE可說是所有運動傷害急救的通則。(1)休息﹕於受傷時即刻停止患部動作﹔(2)冰敷﹕接著,藉由冰敷促使局部血管收縮,以抑制皮下出血和減少發炎腫脹﹔(3)壓迫﹕以彈性繃帶包紮患部亦有消腫之功效,但切記勿綑綁過緊,以免阻絕血液循環﹔(4)抬高﹕將患部抬高則可促進血液及淋巴循環,防止充血及消腫。

2.第二階段─有限的活動﹕在完成急救和消腫手續後,接下來便須將焦點轉向患部的治癒上。首先,必須瞭解血液於患部復原中所扮演之角色。血液中的白血球具有防禦病菌、清除壞死組織、和增進機體免疫力的功能,因此患部復原的時間遂與血液之供給量成正比。舉例而言,皮膚與肌肉具有綿密的微血管組織,故復原期較短﹔但韌帶與肌腱的微血管分佈稀疏,因而至少須費時六週方能痊癒﹔至於保護關節的軟骨,由於其全然無血液供給,故唯有動手術方能治癒。此外,除血管分佈的疏密,運動量之多寡亦會影響血液循環的程度。復原初期,患部尚無法承受劇烈運動,故宜採熱敷或按摩之方式促使血液流通。但當受創組織較健全、且使用患部不再感到刺痛時,便可進入第二階段,即藉由適度的運動促進血液循環。所謂適度,是指在患部自主(不施壓)與正常的範圍內進行活動,且不致感到不適。

3.第三階段─漸進式施壓﹕當患部於自主範圍內進行活動而不致感到疼痛時,便可對受創組織施壓,使其強化。但施壓之強度須適中,一旦感到疼痛便須停止,否則將引起二度傷害。其次,應注意在對患部施以抗壓訓練時,須避免於訓練後12小時內採熱敷。此外,此階段亦可藉機糾正肌群的不平衡發展,藉施壓之方式強化原本較弱的部位。

4.第四階段─患部之癒合﹕隨著第三階段的完成,患部將回復其原有肌力的2/3,此時可轉以實際攀登之方式幫助癒合。由於患部已久未使用,故須經過一段重新適應期,方能與其餘肌群協調運作。起初可進行一些難度易、強度低的攀登訓練,使患部適應各種不同的姿勢與動作,再將強度逐步提升。相對於第三階段,此階段可幫助選手審視自身的攀登技巧。倘若平日傾向於以固定動作攀登或攀爬特定地形,此階段多元化的攀登訓練將可降低同類型傷害再度發生的可能性。

至於上述四個階段所需之時間,可參考下表。

各階段需時表

  肌肉受傷
關節組織受傷

(肌腱、韌帶、軟骨)

第一階段
1-3天
3天-2週

第二階段
1-3天
3天-6週

第三階段
1-3天
1-6週

第四階段
1-2週
1-6週


三、運動傷害的正確認知

有些人將運動傷害視為一種導致表現退步的不幸,但事實上,此一退步卻是身體發出最後通牒,亦是糾正不當訓練方式的轉機。唯有正視此一問題,方能成為真正的運動員。就正面來看,運動傷害可使選手明瞭正確與適度訓練的重要性,並坦然接受生理狀況因人而異的現實。易言之,頂尖的選手並非是那些不易受傷或較易復原的人,而是那些真正瞭解自身生理和心理狀況的選手。因為唯有找出受傷原因、耐心養病,方能再創體能巔峰。

四、訓練過度

雖然超載訓練可刺激機體、提高運動效能,但過度的負荷卻將產生反效果。由於身體承受訓練壓力之範圍有限,一旦超過生理的最大負荷量,不僅無法進步、運動傷害亦將隨之而生。由於在達到訓練過度的門檻前,進步最為明顯,因此不少運動員往往挺而走險,遊走在生理負荷的極限邊緣。然而不幸的是,此一門檻並非固定,其高低因人而異,且隨者訓練的密集度而變動。由於難以掌控,訓練過度的情形遂屢見不鮮。加上其為不同的微創傷累積而成,症狀不明顯、且無立即顯著之疼痛,因此潛伏期往往長達數週。所幸,訓練過度仍有許多警訊,選手必須謹慎注意,方能防微杜漸。

訓練過度之警訊

- 關節感到僵硬且活動範圍減少

- 局部疼痛,尤其是關節

- 疼痛持續不斷

- 體能表現始終不佳

- 起床時感到僵硬或腫痛

- 即使經過休息,體能仍無法進步

- 協調性變差

- 骨頭、肌肉或關節變形

- 四肢感到炙痛或麻木

- 訓練雖然持續、漸增,但體能卻不增反減


五、停滯階段

任何運動皆會經歷體能或技術的停滯階段,無論如何努力都無法突破瓶頸。此一停滯期的起源因人而異,重點在於發掘自身的問題所在,針對缺點修正訓練方式、調整身心狀態,以期重新出發。

停滯階段的可能原因

- 訓練過度

- 訓練目標過高或過低

- 對固定的訓練地點感到厭煩

- 僅針對優勢進行訓練,忽略自身弱點

- 訓練方式缺乏效率

- 訓練一成不變

- 過度採取特定型態攀登

- 健康狀態不佳
__________________
台灣攀岩資料庫
kevin 目前離線   回覆時引用此篇文章
回覆



發表文章規則
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不可以回覆主題
不可以上傳附件
不可以編輯您的文章

開啟 vB 代碼
開啟 HTML 程式碼
論壇跳轉


所有時間均為中原標準時間。現在的時間是 08:47


Powered by vBulletin® 版本 3.6.8
版權所有 ©2000 - 2024,Jelsoft Enterprises Ltd.
Copyright©2000-2010 台灣攀岩資料庫 www.Climbing.org
本網站由 Why3s 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