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08-12, 12:57 | #1 |
接觸攀言
註冊日期: 2008-05
文章: 3
|
[新聞]台新金總經理林克孝意外身亡...
【大紀元2月16日報導】(中央社記者田裕斌台北16日電)「這段路以登山的標準來看,不是我走過最困難的,但無疑是其中最豐富的。甚至可以說這樣的探索深度與趣味,以及後續的種種發展,使我過去的登山都變成雪泥鴻爪、過眼雲煙。」
這段話來自於台新金控總經理林克孝,一向以專業經理人角色現身的他,也有純真浪漫的一面,一趟「追尋沙韻」的旅程,讓他忍不住提筆記下這一段深切的感動。 一向西裝筆挺的林克孝,怎麼也不會讓人聯想到,會花4、5天的時間,拎著山刀,背著背包,深入群山,只為了找一條隱沒在荒煙蔓草之中的路。 這一切,都是來自於一首改編自日文歌「沙韻之鐘」的小調「夜光小夜曲」。 林克孝自幼就與「山」結下不解之緣,在父親的帶領下,他想成為一個有能力進入深山的人,國中,就寫信到雜誌社與作者討論登山問題;高中,創立登山社,大學,更辦了全台灣第一屆攀岩比賽。 不過,到了40歲之後,林克孝對於登山的心境有了很大的轉換,起源就來自於「沙韻之鐘」這段令人心酸的故事。 1938年,17歲的泰雅少女沙韻 (Sayion)幫一位日籍老師揹負行李,從深山的家鄉流興社走到南澳,就在快到終點的獨木橋上,她在滂沱大雨中失足落水,從此不見蹤影。 林克孝說,為了找到那條沙韻走過的日本警備道,他揹起背包,拿著日本時代測繪的老地圖,拎起一把山刀,砍進了這片埋著許多泰雅族舊部落的叢林。 在每周2、3天的旅程中,林克孝一步一腳印,在這片南澳山區走出一片屬於自己的「沙韻之路」,走近了泰雅族南澳群 (Klesan)領土,與山中熱情的原住民結為好友,令人意想不到,林克孝認識了沙韻姊姊的家人、後代,完整了這個故事的傳奇。 去年,林克孝決定把這段長達7年的追尋化為文字,以地點為綱,把自己當作是讀者的導遊。 他說:「泰雅的傳統與更多更廣的歷史留下他們能做到的。如果這本書能多讓一個人知道這些,也許有一天他們的努力能有更多的迴響,這個地球上居住在最北的南島民族小世界會被更珍惜。」 這本「找路」,不但寫下了林克孝靈魂撼動的過程,也為他在山中的傳奇留下了一頁註腳,他相信,除了宜蘭南澳,除了泰雅,還有太多山裡相同或不同的族群傳奇或遺址值得留下與追思,如果我們能連結起這些散落的努力,台灣的山裡,會是怎樣一部美麗的童話! |
2011-08-12, 13:15 | #2 |
接觸攀言
註冊日期: 2008-05
文章: 3
|
很多有關他的報導...看了讓人不勝唏噓....
|
2011-08-12, 20:09 | #3 |
重度攀言者
註冊日期: 2003-05
住址: 太陽數過來第三顆石頭
文章: 190
|
本站有筆有關林克孝前輩的事蹟
http://www.climbing.org/showthread.p...85%8B%E5%AD%9D *【1981109~10】→ 玉山東峰北壁首攀成功(林克孝等五人) |
2011-08-16, 11:35 | #4 |
攀言癌症患者
註冊日期: 1999-11
住址: Madison
文章: 689
|
惋惜一個好人殞落,感歎命運的無常,敬佩他的執著,一個人活著不容易,而他,活得精彩。
我不認識林克孝,但聽說過他,在那個年少輕狂的大學時代,他是大學社團技術攀登的前驅者之一。像中達一樣,當我們還在穿雨鞋走百岳的時候,他已在臺灣的冰雪岩攀開闢新領域;不只技術攀登,他還在大山級的中級山區披荊斬棘尋找歷史的根。 那時一些大學生登山不只是體力的考驗與探險,也包含了感性與知性的追尋。古老的傳說、偶爾聽到的逸事、莫名的想像、鄭愁宇的詩集,都可以讓他們背起背包走向一座未知的山峰。臺灣不大,但對這些年輕人,崇山峻嶺之間的無名小溪、湮沒的獵寮、荒蕪的獵徑、年代久遠的刀砍痕都譜成和過去文明連接的浩瀚樂章,那是他們所不熟悉的根,一個被現代遺棄的文明,但這種連接是喜悅,是激情。 難得的並不是激情,而是堅持,林克孝是把這種激情再昇華成實踐,並且數十年來始終如一的極少數人。更難得的是他在金融界,身處一個什麼事都可以量化的世界裡,他的有情有義、他對土地與人的關懷以及對大自然的赤子之情從未消退。俗世不能支配他,他樸實無華的笑傲於俗世之上,他活得精彩! 惋惜一個好人的殞落,並誠摯的希望他的家人能夠勇敢的走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