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攀岩資料庫
   
首頁相簿E-mail、路線圖、人工岩場教學單位裝備商家網站連結、[初級攀岩課程]

返回   台灣攀岩資料庫 > 技術討論區 > 冰雪攀、海外遠征、溯溪、登山 > [中譯書籍] Climbing Ice
註冊 Gallery部落格 論壇輔助說明 會員名單 行事曆事件 今日新文章

[中譯書籍] Climbing Ice Climbing Ice 的中文譯本.
譯者個人網誌: 探險心靈 / http://smjh-mindexplore.blogspot.com/

回覆
 
主題工具
舊 2009-02-08, 17:23   #1
林友民
版主
 
註冊日期: 2009-01
住址: 宜蘭冬山
文章: 406
林友民 是普普通通的會員
[中譯書籍]第四章 前爪攀登技術Climbing Ice: The Font-point Method 卷首語

回 Climbing Ice 冰攀中文版 - 目錄

十二月時未攜帶雪橇而進入秀巒山脈 (Sierra) 登山,說來真有點太晚了,然而最近一次的暴風雪卻是早在十月份的事了。踏著硬雪登上拉馬克鞍部 (Lamarck Col) 實在容易,我們在午後不久就登上鞍部了。從鞍部眺望,我們可以直視孟岱爾峰 (Mount Mendel) 的雪溝,我們隨即了解為何這條路線在全冰期未曾被攀登過,沒有比能夠從頭到尾看盡的一條冰雪溝更為令人恐懼。

丹尼斯‧漢涅克 (Dennis Hennek) 和我兩人直下冰河圈谷,並且找到一個藏身的洞穴。當晚我們心情很緊張,想到隔日的攀登感覺既遙遠又緊繃。破曉時分白山 (White Mountains) 被渲染為瑰麗的色彩,一個小時後降下了薄雪。我們以踢踏步踩上冰壁下方的雪坡,我確信那仍是十月留下的積雪。坡度漸陡,我們靠向岩壁以取得適當的確保支點。

更高處,我們遇到了上面覆蓋著一層薄雪下面卻是暗髒色的堅冰的地形,我試著砍切踏階,但是儘管用雙手揮動冰斧,鶴嘴只能在堅冰上砍出一個小刻痕,有點像是在堅硬無比的水泥路上挖洞一般。這是我自登山以來第二次遇到真正的黑冰,這裡的坡度只有45度,因此我想以前爪攀登會比砍切步階更有效率,我在上方的岩石上放置了一個穩當的繩環,然後雙手板著岩石,雙腳以前爪站在冰面上的方式往上移動。隨後進入了主雪溝,此時坡度已經來到了55度,冰面變成了綠冰,這種冰面是比較可以攀登的。揮動冰斧取得一個支點沒問題,但是冰刺在這種硬度的冰面上就毫無用武之地了,在1965年那個時代冰鎚尚未被發明出來。我以前爪站在雪溝變成60度角上方20公尺的地方,因為無法自由的揮動冰斧,所以冰斧的鶴嘴幾乎砍不進冰面,這麼陡的冰面,我無法信賴那一把快要鈍掉的冰刺可以讓我維持平衡。

我就卡在那裡上不去也下不來,兩隻腳開始打電報。這時雪下得猛了,粉狀雪崩一波又一波的從上方滑落,一大片的雪崩滑下來就卡在我的身體跟冰壁中間。此時我已經巍巍顫顫了,無法將身體往外傾讓積雪滑落,有一刻你如果用一根稻草幾乎就可以把我給推倒了。別問我是如何辦到了,但我終於脫離了那個險境上到了岩壁,架了一個支點,然後下降下來。

當晚下了半公尺深的積雪,第二天早上我們奮力由碎石坡上鬆軟的積雪爬回鞍部,200公尺的高度,我們手腳並用竟然花了接近三個小時的時間。丹尼斯的冰斧掉了,而藏在那些積雪下的大石頭幾乎讓我摔斷腿一百次。而讓我堅持下去的想法,就是要回到店裡鍛造一把有長而薄斧刃的冰鎚,來攀登孟岱爾峰佈滿堅硬黑冰的雪溝。再也不要用冰刺讓我自己陷於絕境了。


原著: Climbing Ice 冰攀
作者: Yvon Chouinard 伊凡‧修納德
出版: Sierra Club 秀巒俱樂部 與 American Alpine Club 美國登山會, 1978 年
譯者: 蔡榮煌、林友民

此文章於 2009-02-20 06:13 被 kevin 編輯.
林友民 目前離線   回覆時引用此篇文章
舊 2009-03-13, 21:46   #2
林友民
版主
 
註冊日期: 2009-01
住址: 宜蘭冬山
文章: 406
林友民 是普普通通的會員
第四章 前爪技術 Climbing Ice: The Front-point Method

第四章 前爪技術 Climbing Ice: The Front-point Method

第一節 前爪技術 Front-pointing
第二節 攀登工具 Tools
第三節 上昇技術 Upward Progression
第四節 垂直冰壁與懸垂冰壁 Vertical and Overhanging Ice
第五節 橫渡與下降 Traverses and Descents

第一節 前爪技術

如第一章提到的東阿爾卑斯山區的德國與奧地利登山者是最早發展了這種前爪技術,目的是為了克服該地區的堅硬的冰雪。

當冰質密度越高,硬度也越高,當重量分攤到所有的爪尖時,就無法有效的刺入冰面。所以我們收拾起有力且柔軟的法式腳法,將膝蓋從側對冰面或背向冰面,迴轉到面向冰面的位置。

當冰壁越陡時,法式攀登者背向冰壁,臉部離冰壁的距離越遠;而前爪攀登者,冰壁越陡則越近。前爪攀登者必須牢記,他也是一個平衡攀登者,以及這種技術所帶來的效益。如果說法式攀登的側向、彎、踝踢、踏,使吾人聯想到足球員細膩的控球技術;而前爪技術的有力踹入冰面,便可比喻為足球員踢球過半場的大腳動作。但千萬不可以為大力使勁在少數爪尖的動能會提供安全的附著力。當冰面愈硬、冷時,冰面就愈為脆弱,那也就是說手與腳必須正確的使用於冰面上,以免有姿勢不良的動搖或刺入點崩塌現象。這種面對冰壁產生的效果,來自兩手臂與腳部在自然揮動位置上,但許多登山者並不熟悉於揮動工具的動作。冰斧、冰鎚與踢腿技巧使人對前爪技術使用者有像是四肢並用的木匠工作者印象。

當我述及前伸爪或前爪技術,我並非單指冰爪最前端水平伸出的兩支前伸爪而已,正確的方法要求冰爪前端四支爪都要使用到。也就說除那兩支前伸爪外,還有第一對的垂直爪。在冰面站立時腳踝放低,四支爪便都嵌入冰面內,後兩支提供一小平台,以增加穩定度和增加接觸面積,以免前伸爪刺穿腐冰或軟雪。降低腳踝可以減輕腿部肌肉的負擔,要是僅靠前兩爪與腳成水平,再升高腳踝,便會感到小腿肌肉繃緊,支點更有向外崩塌的趨勢。降低腳踝,你便能感到腿肌的輕鬆與整個位置穩定。在藍冰上,前伸爪必須準確有勁的揮動踢入;搖盪不順的一擊會造成振動,這種振動不但無法造成準確力點,反而會動搖冰層結構;在支點造成後,任何動作都會破壞支點的穩定性。冰斧穩穩嵌入冰面後可以康寧漢的小躍步(little jog hop)迅速移動腳步。當你練成這種腳法,便可輕鬆運用速疾的三個小躍步,將前伸爪穩固嵌入冰面而不用重複的踢刺。


原著: Climbing Ice 冰攀
作者: Yvon Chouinard 伊凡‧修納德
出版: Sierra Club 秀巒俱樂部 與 American Alpine Club 美國登山會,1978 年
譯者: 蔡榮煌、林友民
林友民 目前離線   回覆時引用此篇文章
舊 2009-03-15, 16:19   #3
林友民
版主
 
註冊日期: 2009-01
住址: 宜蘭冬山
文章: 406
林友民 是普普通通的會員
第二節 攀登工具

在攀登堅脆的冰壁最需要運用冰斧或冰鎚的鶴嘴了。除了鶴嘴下垂的弧度必須配合手臂揮動的半徑外,尖銳的鶴嘴更可輕鬆的刺穿冰面。鶴嘴愈薄、曲度愈大、齒痕愈深,鶴嘴愈易刺入。當然所強調的便於劈刺固著冰壁的設計,會使鶴嘴在挖踏點時發生操作不良的困難。但從另一角度來看,要是我們能不用到挖踏足點,也未嘗不是件令人快意的事。

在硬陡的冰壁上,70公分短斧的另一項優點,就是揮動時冰斧頭部重量與斧柄的長度最接近平衡。橢圓形斧柄,可以握得很牢靠不會鬆動,可準確直接的揮使。從斧端到斧箍相同寬度的斧柄比起漸細形斧柄,可以抓得更牢。

硬挺式冰爪 (rigid crampon) 是最適合前爪技術的冰爪,這種冰爪可與靴底緊密結合,可以準確的踢入冰壁。一體成型的特性不會有鬆動結合鏈的振動,可助冰爪在冰上駐留,堅硬的性質與硬底靴結合,可減輕腿部與腳踝的疲勞。冰爪的前伸爪必須向下彎曲,如同冰斧之鶴嘴。注意到兩支前伸爪若分得太開時,有可能會使你站立時,僅有一支爪著力;除非你是專家,每次都可以精確的角度踢入冰壁。

為了在硬、陡冰壁上立足,必須有硬底靴加上硬挺式冰爪,以及兩者的密合。 一雙軟底靴配上鏈合型兩段式冰爪,在冰壁上可說是毫無用武之地。前伸爪之所以不能貫穿冰面的主要在於振動,振動會使著力點動搖、崩塌。振動的產生原因可歸因於以下幾點,前伸爪太鈍、前伸爪非曲線型而是直斜形、或由於穿著軟底靴。一雙合腳的冰爪將會是你腳上的一部分,確實調整妥當的冰爪,不必使用冰爪帶,便可確實與靴緊密結合。

市面上最近出現了一些新設計,一種狹窄垂直的前伸爪的設計,冰壁上功能甚佳,但軟冰面與雪面上功能不良。另一種冰爪前四爪都往前伸展,硬雲上的效果固然不錯,但卻見拙於硬冰與混合攀登上。甚至冰爪上有附件可使變成向上彎曲的前伸爪,提供懸垂冰壁使用。以上所述及這些花樣,都太專於單一用途上。

法國已發展出一種具長爪的冰爪以配合他們的技術。在法國山脈屬於軟性的硬雪上,爪尖長、寬、平,可獲得極大駐留力。在法國、紐西蘭或喜馬拉雅山區中的硬雪或軟冰上,此種冰爪有極佳的表現,但在硬冰上,卻一無是處,像付小型的高蹻。相對的,發源於東阿爾卑斯山脈,適用於硬冰短嘴的冰爪,無法充分貫穿雪面或腐冰,同時對剪力的抵抗也很差。讀者必須就自己所在環境來選擇適用的爪尖型態與長度。

保持爪尖銳利,避免在岩石上穿著冰爪。每次出門前都要用挫刀磨利爪尖,絕不可用磨石機,因為高溫會使金屬變質。每次攀登前更得檢查冰爪和冰爪帶有無弱點或裂痕。在可調式冰爪上,更須注意每一支螺絲是否鎖緊。

鬆雪易沾附冰爪底部結球,既重又滑,行走不便還會造成危險。既然鬆雪上只須用踢踏法或用腳跟踹入雪面,便可獲得足夠的磨擦力,所以合理的解決方法便是脫掉冰爪。但有時新雪下藏著滑溜溜的冰面,迫使你必須穿著冰爪,同時也對爪底的雪塊毫無辦法,這時如果每一步都在雪面上滑行而過,可從排列整齊的爪尖間隙中清除積雪。另外,在冰爪底部綁上膠帶或在冰爪金屬表面披覆一層尼龍 (a layer of coated nylon cloth over the crampon points),亦可防止濕雪沾附金屬部分,但卻不可將此法用於不需要冰爪的鬆雪面。

冰鎚幾乎是冰攀時必備之物。冰鎚可用來架設冰樁,試驗或安放錨樁,取出岩楔和清除裂隙中的塵土和青苔。「北壁型」冰斧鎚 (North Wall hammer) 是一支短冰斧 (50 - 55 公分),另端是鎚頭而非斧鋤的裝備,這種工具被奧地利與德國登山家使用已有40年歷史。它使用時與冰鎚功能一樣,但斧柄卻是冰斧的斧柄。蘇格蘭改良冰鎚叫「特羅達克泰爾型」(Terrordactyl),有平直大斜度,而非曲線型的鶴嘴。特羅達克泰爾型使用在腐冰與多空隙的軟雪面上有特別功能,因為它不像一般曲線型的鶴嘴是靠齒痕嵌入來獲得穩固。

蜂鳥冰鎚 (Hummingbird) 與鐵特羅達克泰爾直斜式鶴嘴是一樣的,但由於它是由管形鎚中伸出,所以在硬冰上的斷面較小,它適用於攀爬冬季的冰壁瀑布。

這些冰鎚大部分都掛在吊帶的工具套上攜行 (可以想像潔淨攀登者將會高興它們的工具套還另有用途)。

到底應選用何種工具呢?以下所提的僅就我個人嗜好而言,但記住每一位山者都應有他自己的型式。而且技術也是不斷在演變的,只要你能理出自己的一套技術,大部分工具的組合都能發揮工作效能。在典型的阿爾卑斯山壁上,例如Triolet峰北壁,硬雪狀況還點綴著冰面,我會只帶70 公分的冰斧;如果我是獨攀或55度坡面上覆有一層硬冰,則我將用北壁型冰斧鎚和一支冰斧配合。

對蘇格蘭的冰溝和攀登垂直的瀑布,我會使用一支50 或55 公分長Model Zero冰斧與Model Zero 北壁型冰斧鎚搭配,這技術為純粹前爪技術與雙斧法所組合(留待下節再談)。切記無論你手中握有何工具,它都是你移動雙腳時的確保點,所以使用冰斧與冰鎚得千萬小心,注意保持四肢成X 型,如此可使每一次揮擊的力點更穩定,更少有不必要的晃動。經驗可使你能預知冰面上的弱點,那正是鶴嘴駐留最穩固的地方。


原著: Climbing Ice 冰攀
作者: Yvon Chouinard 伊凡‧修納德
出版: Sierra Club 秀巒俱樂部 與 American Alpine Club 美國登山會,1978 年
譯者: 蔡榮煌、林友民
林友民 目前離線   回覆時引用此篇文章
舊 2009-03-15, 16:20   #4
林友民
版主
 
註冊日期: 2009-01
住址: 宜蘭冬山
文章: 406
林友民 是普普通通的會員
第三節 上昇技術

前爪技術最簡單的應用,可在步行途中或冰河攀登中遇到短且陡的小地形上用到。假如你行走於一般坡度,用「步行法」 (pied marche) 前進時,遇到陡直的凸出地形 (steep bulge),可不必改變步伐,只將「持斧式」(piolet canne) 改為「刺斧式」(piolet panne) 即可,這不過是將鶴嘴向前刺入冰面而已,手仍然在斧頭位置,同時應用前伸爪向上運動,這時冰斧只是保持平衡的輔助工具而已。腳部動作稍加快更可保持動量,帶你通過凸出地形。

當「刺斧式」速度降低到必須四肢都伸展開來進行時,當然又是坡度問題,愈陡的坡度,需要更好的平衡,很合理、自然的動作是將冰斧高舉過肩 (面對陡直岩壁,你也會毫不考慮向上伸出臂) 反握住斧頭,如用握匕首一般刺入雪面;這種方法叫「握刺式」(piolet poignard)。在鶴嘴尚可刺穿的冰面上,可以不必揮舞冰斧柄,便能得到相當好的效果。「握刺式」在蘇格蘭與西阿爾卑斯經常可發現的軟雪面上,可一路向上攀登。

當冰雪面太硬或太陡,無法使用「握刺式」時,應改用「俯劈式」(piolet ancre)。用前伸爪站立,面對坡,儘可能向上揮動冰斧嵌入,然後用前伸爪上升,空出的手,便可握住冰斧頭部成為典型的俯劈式。腳部續向上升,到冰斧與腰同高,便成了「刺斧式」 (piolet panne)。很明顯的,長冰斧此時可得較高姿位置,使腳多往上幾步,既省時,又省力。當然在極陡坡時,長冰斧會因太長與難以平衡而變得無法發揮。

在一米見方面積上,經過一些實驗,就會發現鶴嘴的落點不同所造成顯著的差異,選擇力點的對與否,對於整個攀登有著極大影響。有時冰面會脆弱到要敲擊許多刺,才能夠找到紮實的落點。在脆弱、凍結的瀑布上有時會出現尿黃色脈理,質地較軟可提供鶴嘴最佳位置。

極陡的冰面,「俯劈式」與前爪技術的組合,將無法使用,因為攀登者會害怕失去平衡,而不敢取出冰斧,這時便是雙斧攀登的坡度了。這種陡坡你會同時需要三個支點,就像在岩壁上,腳支撐了絕大部分重量,也是向上運動的主力;但手部也必須負擔一部分重量用作平衡,不用說一點移動時,不動的三點,都必須確實穩固,以支持全身重量。這種正確的向上運動方式,稱為雙斧法 (piolet traction) 。

面對極陡坡,最佳的冰爪技術依然是標準的前伸爪技術,但緩坡上有效的前伸爪是向下彎曲的,若將腳踝抬高,便會使冰爪向外崩落離開冰面。一般常見的錯誤是往上大跨步時,不自覺的抬高腳踝,而使前伸爪崩落。跨越垂直冰壁的頂部時要特別得留意,即使你身體已經往前傾,腳部仍必須保持垂直。只要使用前伸爪,就必須保持雙腳垂直的刺入冰面。不可以像平常用的三七步站立,會讓你的前伸爪只有內側的爪尖刺入冰壁。有一些冰爪,更是特意加長外側的爪尖來校正這些錯誤。陡直冰壁上千萬集中注意力於冰爪的前端,決不讓冰爪隨意漫步。

只要是使用前爪技術的人都知道大腿與小腿肚的疲勞。硬底靴加上硬挺式冰爪,並放低腳踝,都可減少肌肉疲勞。但有一種更見效的辦法,叫「冰上T 字步」(pied troisieme)。此乃結合「平切步」(pied a plat) 與前爪技術的腳上功夫,僅用一腳操作前爪技術,另一隻腳轉向外側以T 字步姿休息,放鬆腳踝壓力。當使前伸爪一腳疲勞時,兩腳更換姿勢即可,這比前爪技術輕鬆多了,也比純粹法式攀登容易學習。以平切步Z字行上升時,在轉角處可以利用這種「冰上T 字步」來轉向,省卻純粹使用平切步轉向的困難。冰上T 字步(名稱來自芭蕾舞步的第三姿),字意是「三字腳」,仔細想來是兩腳或三點鐘位置,因為大部分使用此姿的人都用「俯劈式」(piolet ancre) 來配合。所以這將是我們所討論冰爪技術最有價值的一種,它能適用於雪、冰面上任何坡度。從中度坡到極陡坡。使你在長程、激烈的攀登過程中,不必考慮太多的特殊狀況。

或許攀登陡直冰壁,最快速、最方便的公式,是前爪技術配合70 公分冰斧使用 「俯劈式」(piolet ancre),將冰斧儘量高嵌入冰面,前爪技術向上行4 步,然後當向上揮動冰斧時,以T 字步作平衡或休息。


原著: Climbing Ice 冰攀
作者: Yvon Chouinard 伊凡‧修納德
出版: Sierra Club 秀巒俱樂部 與 American Alpine Club 美國登山會,1978 年
譯者: 蔡榮煌、林友民
林友民 目前離線   回覆時引用此篇文章
舊 2009-03-15, 16:21   #5
林友民
版主
 
註冊日期: 2009-01
住址: 宜蘭冬山
文章: 406
林友民 是普普通通的會員
第四節 垂直冰壁與懸垂冰壁

坡面到達懸垂狀,幾乎全身重量都得靠手臂支撐,此時要控制手上工具的確很困難。在垂直冰面上,手臂力量也是很有限,手臂必須伸直,手肘處不可彎曲,如此,即使很小的力量,也可直接用在握手點上。用骨頭吊撐重量,而非肌肉。對工具應輕鬆握持,以免手疲勞,使用不易滑脫的手套與腕帶。

腕帶的綁法有很多種,僅介紹我慣用的方法,最重要的是將手與冰斧的平衡點 (就在斧頭上方) 綁緊,如此可使手臂、斧柄傳動力量時在一直線上。我慣用長帶子在冰斧尖部鉤環洞做個半套,再調整帶子長度,使斧柄平衡位置上可留下一個環套長度,這樣就可以保持手部與斧柄緊緊結合,以使用於常碰到的垂直面或長程挖掘踏足點上。

對困難的瀑布攀登中,腕帶環隨時都緊綁住工具,使用10 毫米繩環,穿過鉤環洞;在斧尖上方做一腕帶環,並用繩子綁緊或縫合,如此我可安全的握住平衡點,安全的揮舞。所留下圈環長度,必須容得下穿著手套的手掌寬。手由下方穿過圓環,並轉一圈,握往斧柄。如果我沒戴手套,就多轉幾圈,去除多餘的繩長。這方法能安全的緊握斧柄,也可讓手套入或脫出容易。

假如僅有一小段冰壁是懸垂的,並不表示你一定得用人工攀登,但在你肢體展開到這種不能回頭的坡度前,最好能弄清楚技術與裝備是否足夠應用。在極陡角度上,對手握工具,前爪技術的應用,也應遵循這項原則,幾乎全身無時不在平衡狀態下,全身的重量都由手臂支持。

冰斧、冰鎚嵌入高度愈高愈好,且必須分佈在身體兩側,以防敲落的冰塊或工具掉出時,打中自己頭部。這些動作都做到時,以一支冰斧支力,另一支稍微放鬆,以便易於揮動,而快速的打入更高的冰壁。

已打入的冰斧亦不可握太緊,可以的話,用腰帶吊住,以節省力量,記住同時也應對工具施以稍向外的拉力,以防鶴嘴的倒勾齒不穩定,這種動作還可使身體離開岩面。使腳踝降低,向上移動工具時,兩腳應保持同高,大大分開以便底部更穩定,身體成X 型攤開。雙腳向上移動時,最高不可使鼻子超過上面那支冰斧的支點位置。休息是在兩個冰斧支置點都很穩固時,使用腰帶與冰斧連接,便可空出雙手。

最後在突破垂直與懸垂冰壁頂部有一招雙斧技巧,兩支工具都用「俯刺式」(piolet manche),交互刺入冰面,腳仍用踢踏步。


原著: Climbing Ice 冰攀
作者: Yvon Chouinard 伊凡‧修納德
出版: Sierra Club 秀巒俱樂部 與 American Alpine Club 美國登山會,1978 年
譯者: 蔡榮煌、林友民
林友民 目前離線   回覆時引用此篇文章
舊 2009-03-15, 16:22   #6
林友民
版主
 
註冊日期: 2009-01
住址: 宜蘭冬山
文章: 406
林友民 是普普通通的會員
第五節 橫渡與下降

在極陡坡與垂直面橫渡最佳方法是雙斧法。冰斧一旦嵌入既硬又脆的冰面,便不可轉動或移動。為了橫渡,應將用於施力的 (後方) 冰斧與身體成45度打入,愈近身體愈佳,靠此斧吃力,將前方冰斧儘可能向遠方成垂直打入。確信斧柄是向下垂直懸掛的,再藉此向前移動重心,隨後便可再變換後方冰斧位置。腳部仍用前爪技術,可慢行拖過,成交叉雙腿,但切忌兩腳太過分開。

前爪技術與冰上T 字步在陡冰壁下降已足使用,只要以上升技術相反的次序便可。如同於岩壁上下降總比上升難,下降腳步不可過大,或腳踝太高。當你試著下移冰斧時,你會發覺,不是整支手臂揮動冰斧的曲線,要嵌入冰面的確很困難。通常將冰斧向體側輕打入,或斜角下降會容易些。

本節討論的攀登技術,可使你在冰壁上來去自如。前爪技術的極限端視陡度、硬度與攀登者的精力、勇氣來決定。總而言之,這些極限幾乎是沒有明確界限的,它取決於身體的狀況、功力紮實、與自信心。


原著: Climbing Ice 冰攀
作者: Yvon Chouinard 伊凡‧修納德
出版: Sierra Club 秀巒俱樂部 與 American Alpine Club 美國登山會,1978 年
譯者: 蔡榮煌、林友民
林友民 目前離線   回覆時引用此篇文章
回覆



發表文章規則
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不可以回覆主題
不可以上傳附件
不可以編輯您的文章

開啟 vB 代碼
開啟 HTML 程式碼
論壇跳轉


所有時間均為中原標準時間。現在的時間是 12:18


Powered by vBulletin® 版本 3.6.8
版權所有 ©2000 - 2024,Jelsoft Enterprises Ltd.
Copyright©2000-2010 台灣攀岩資料庫 www.Climbing.org
本網站由 Why3s 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