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攀岩資料庫
   
首頁相簿E-mail、路線圖、人工岩場教學單位裝備商家網站連結、[初級攀岩課程]

返回   台灣攀岩資料庫 > 技術討論區 > 綜合攀岩技術討論 > 攀岩訓練綜合討論
註冊 Gallery部落格 論壇輔助說明 會員名單 行事曆事件 今日新文章

攀岩訓練綜合討論 如何提升攀登能力?比賽訓練技巧、教學討論…等

回覆
 
主題工具
舊 2008-06-07, 12:48   #1
隔夜茶
攀言新手
 
註冊日期: 2008-06
住址: Keelung
文章: 15
隔夜茶 是普普通通的會員
[尋找]尋求有緣人-您知道嗎?我一直尋找像您這樣的攀岩高手

題目:四週肌力或力量耐力訓練對攀登選手新成代謝與體循環之效果

主持者:李玉麟(隔夜茶)
對象:活動在大台北為宜,他縣市也不會拒絕。預計12名以上想攀登能力進步者。
時間:七月20日以後。
期間;四週。
頻率:每週需三次訓練。
運動能力檢測:採用「德國」訓練檢測模式,場地暫訂南港運動中心或合適場所。
費用:檢測費用免費,然,車資可能無法補助。
需要:採血(約10滴,不是10C.C.),觀看乳酸值(疲勞指標)、血氨值(疲勞指標)、CK值(肌肉損壞指標)
效果:如果您想要真正運動科學訓練的話,它是有效果的。
意洽:kahnlee@mail2000.com.tw

預計七月14日之後集合一次,開一次實驗流程說明會。
__________________
隔夜茶

「分享是付出的開始,助人是最終的到達」,「做你所說,說你所做」,課上太多,建議太多,沒有去做,一樣都沒用;讓彼此成為環境,來改變這環境;「心隨境轉」或是「心能轉境」,端看自己「用心」與「陪伴」有多少。「我(您)很高??」或是「如何與人在一起??」才是成為彼此,改變環境的最佳原因!共勉之!!

「能力再強,也強不過一顆願意修正的心;智慧再高,有高不過一顆願意助人的心;對於親情與生命品質是不能等待的,您還在等待什麼?對於提升您攀岩的訓練品質,這是我『應該做的』」;因為「與其讓一個人走一百步,不如讓一百人走一步,這運動將會再進步」。
隔夜茶 目前離線   回覆時引用此篇文章
舊 2008-06-07, 21:53   #2
小昭
重度攀言者
 
註冊日期: 2003-10
文章: 189
小昭
玉麟大哥,好久不見了,不確定假排不排得出來,我先報名了!
__________________
-攀岩是陽光、水和空氣!-
小昭 目前離線   回覆時引用此篇文章
舊 2008-06-07, 23:26   #3
VicWu
攀言癌症患者
 
註冊日期: 2001-12
文章: 467
VicWu 是普普通通的會員
傳送 MSN 訊息給 VicWu
報名
__________________
會被阻擋的不叫決心!!!
VicWu 目前離線   回覆時引用此篇文章
舊 2008-06-08, 01:47   #4
Tony
攀言癌症患者
 
註冊日期: 2005-11
文章: 530
Tony 是普普通通的會員
雖然你看不到
不過我有舉手喔!:)
__________________
我討厭過多的束縛,這讓我感到窒息!攀岩對我來說是一種身體的解放,所以我喜歡抱石甚於運動攀登.
Tony 目前離線   回覆時引用此篇文章
舊 2008-06-08, 13:33   #5
Burohge
週末攀言者
 
註冊日期: 2005-09
文章: 25
Burohge
加入行列

運動是需要科學的輔助~~~加入
Burohge 目前離線   回覆時引用此篇文章
舊 2008-06-08, 14:52   #6
隔夜茶
攀言新手
 
註冊日期: 2008-06
住址: Keelung
文章: 15
隔夜茶 是普普通通的會員
感謝支持

目前已有帳面四位,一位高雄岩友,感謝支持。人數尚未達成,報名趕快努力。


血氨在運動中之作用與效應
血氨(NH3)是在人體各組織、器官中普遍存在的代謝產物,對生理系統和生化功能產生多種的作用。運動時肌肉收縮可產生氨,血氨主要來源於AMP與IMP之間的脫氨基作用,人體進行大強度運動時,肌細胞中大多數ADP是與肌動蛋白結合的,ADP濃度升高,肌動蛋白與肌球蛋白結合與分離轉換時間延長,使肌纖維的放鬆速率減慢,從而使肌肉的輸出功率下降,疲勞發生。劇烈運動過程中,ADP、AMP濃度增加還可強烈啟動AMP脫氨酶,AMP脫氨酶生成NH3和IMP。NH3在肌細胞中濃度過多會產生毒害作用。氨在肌肉內氨常以離子形式出現;不論是急性運動還是耐力運動,血漿中氨的濃度都會上升;與此同時腦中氨濃度也會明顯升高,氨在神經系統內破壞 r-氨基丁酸(GABA)和GLU 的平衡就會影響神經系統的機能狀態,對神經系統有毒害作用。運動易使血氨上升,故易產生疲勞(Banister et al.,1990)。
對於NH3與疲勞的關係中,由學者Tashivo在1922年提出之後有許多學者對此進行了研究,歸納起來有這幾個方面的內容證實了血NH3升高引起工作能降低。並認為血NH3通過血液循環可直接作用於腦組織對中樞神經系統產生有毒的抑制作用;NH3可直接地妨礙骨骼肌所進行的電生理反應。如在細胞外液中當NH3取代了Na+時,肌肉的收縮能力就會降低。又如氨離子可因增加膜兩側離子透析的阻力而影響膜電位;顯然NH3也是影響疲勞的因素之一;例如學者Lowenstein (1972) 研究指出在運動時,血氨的產生主要來源是肌肉;運動時,血氨的產生是肌肉和工作量的比例 (Parnas,1929);也就是說當運動量越大所產生的血氨濃度會越高。鑑於此,因此血氨在運動中可應用於:
一、選材
肌纖維的成分是影響運動時血氨濃度的因素之一,因此利用運動時血氨來間接判斷肌纖維的成分。Itoh等(1990)測試短跑運動員進行最大強度運動後其血氨濃度高於長跑運動員,研究顯示短跑運動員白肌纖維較高,長跑運動員為紅肌纖維較多。Hageloch等(1990)利用血氨測試進行選材與無創傷方法代替肌肉抽取術,藉助血氨濃度 (NH3 Index) 區分短時間和長時間運動型態之條件。也就是利用白肌纖維在高強度運動負荷下產生NH3的特性,來作為紅白肌纖維比例之判斷。(Hageloch等(1990)所提數據 NH3 Index:Index < 0.8 = 耐力性、Index 0.8~1.2 = 中/高強度、Index > 1.2 = 高強度)

二、運動處方
血氨的測定可以用於臨床運動測試中運動強度的監測、運動員的訓練計畫和運動能力評估。

三、肌醣原濃度
Czarnowski等(1995)利用遞增負荷方式研究膳食對不同強度運動時氨生成的影響,發現低醣膳食的參與者在運動時氨生成量增多和血氨濃度較高,正常或高醣膳食者在運動時則氨濃度影響不大。因此可用於進行負荷後測定的血氨濃度﹐間接判斷肌醣原水平。以簡易的方法了解運動員的訓練量、恢復狀況與飲食對肌醣原之影響,有效的掌握生理反應。

(陸續增加檢測生物參數資料)
__________________
隔夜茶

「分享是付出的開始,助人是最終的到達」,「做你所說,說你所做」,課上太多,建議太多,沒有去做,一樣都沒用;讓彼此成為環境,來改變這環境;「心隨境轉」或是「心能轉境」,端看自己「用心」與「陪伴」有多少。「我(您)很高??」或是「如何與人在一起??」才是成為彼此,改變環境的最佳原因!共勉之!!

「能力再強,也強不過一顆願意修正的心;智慧再高,有高不過一顆願意助人的心;對於親情與生命品質是不能等待的,您還在等待什麼?對於提升您攀岩的訓練品質,這是我『應該做的』」;因為「與其讓一個人走一百步,不如讓一百人走一步,這運動將會再進步」。
隔夜茶 目前離線   回覆時引用此篇文章
舊 2008-06-08, 15:58   #7
VicWu
攀言癌症患者
 
註冊日期: 2001-12
文章: 467
VicWu 是普普通通的會員
傳送 MSN 訊息給 VicWu
我想請教一下,關於這次預計觀測的一些生理因子有沒有比較近期的研究報告(國際性期刊)可以提供我們做參考的,我想多瞭解一下相關方面的知識,到時候比較好配合,感謝
__________________
會被阻擋的不叫決心!!!
VicWu 目前離線   回覆時引用此篇文章
舊 2008-06-08, 17:29   #8
隔夜茶
攀言新手
 
註冊日期: 2008-06
住址: Keelung
文章: 15
隔夜茶 是普普通通的會員
關於採血時間

運動成績之進步主要是依據訓練劑量(負荷強度)與生理適應的關係。平心而論,教練和運動員都亟欲想要突破個人最佳成績,因而提升訓練量和延長訓練時間之方式,作為主要訓練型態;然而,在長期的訓練下,大範圍與高強度的訓練量,如果不重視恢復機制,容易導致運動員生理與心理的疲勞。反觀之,長期、合理的訓練計劃以及預防疲勞症狀的產生,都可以透過不同訓練週期之運動能力診斷來提供運動教練擬定負荷劑量與練習執行的依據,且從訓練週期掌握選手訓練生理反應之生物參數,使競技運動訓練更科學化與系統性,進而提升運動員個人最佳成績。運動能力診斷(sport performance diagnosis)是藉由實驗室和戶外場地所進行之運動醫學診斷,將所獲得的生物參數加以分析評價,快速提供運動員個人能力數據,作為教練擬定適當訓練計劃與目的的指標。

此活動預計採血時間:

第一次前測;

兩週後訓練調整(不一定進行採血);

以及後測。

給於課表練習訓練,不實施採血。所以,最多三次,除非其中另外想觀看生物參數。
__________________
隔夜茶

「分享是付出的開始,助人是最終的到達」,「做你所說,說你所做」,課上太多,建議太多,沒有去做,一樣都沒用;讓彼此成為環境,來改變這環境;「心隨境轉」或是「心能轉境」,端看自己「用心」與「陪伴」有多少。「我(您)很高??」或是「如何與人在一起??」才是成為彼此,改變環境的最佳原因!共勉之!!

「能力再強,也強不過一顆願意修正的心;智慧再高,有高不過一顆願意助人的心;對於親情與生命品質是不能等待的,您還在等待什麼?對於提升您攀岩的訓練品質,這是我『應該做的』」;因為「與其讓一個人走一百步,不如讓一百人走一步,這運動將會再進步」。
隔夜茶 目前離線   回覆時引用此篇文章
舊 2008-06-09, 00:19   #9
herhyjung
攀言新手
 
註冊日期: 2008-05
文章: 6
herhyjung 是普普通通的會員
可以請問一下,這個實驗中,會實施的項目有哪些,受訓的時間為何(每日約幾點到幾點)??
因為我是學生,那段時間可能要工作,所以想問詳細一點,看可不可以配合!~
謝謝~~
herhyjung 目前離線   回覆時引用此篇文章
舊 2008-06-10, 00:52   #10
Swinton
週末攀言者
 
Swinton 的頭像
 
註冊日期: 2006-10
住址: 地平線
文章: 43
Swinton 是普普通通的會員
請問一下喔,
不是高手可以嗎
我爬了一段時間了,可以應付一些基本的,但離高手還很遠。
如果不要求等級,請算我一隻,謝謝

另請問,訓練地點是在台北嗎?還是其他縣市也可以?
__________________
- 搖曳的詩句。-
Swinton 目前離線   回覆時引用此篇文章
舊 2008-06-10, 08:23   #11
周洪
輕度攀言者
 
註冊日期: 2003-06
文章: 53
周洪
加入一個,希望能配合、八月中旬有競賽不知道合不合宜。
周洪 目前離線   回覆時引用此篇文章
舊 2008-06-10, 10:09   #12
andai
攀言新手
 
註冊日期: 2007-08
住址: 南投市
文章: 9
andai 是普普通通的會員
傳送 MSN 訊息給 andai
我也想試試....

一個禮拜三次....?
因為我住台中.....
我是想說......等7月14日的說明會過後...
再看看要不要參加....
andai 目前離線   回覆時引用此篇文章
舊 2008-06-10, 17:43   #13
阿為
週末攀言者
 
註冊日期: 2007-05
文章: 43
阿為 是普普通通的會員
傳送 MSN 訊息給 阿為
報名!!報名!!
報名!!報名!!
阿為 目前離線   回覆時引用此篇文章
舊 2008-06-10, 23:52   #14
隔夜茶
攀言新手
 
註冊日期: 2008-06
住址: Keelung
文章: 15
隔夜茶 是普普通通的會員
血乳酸在運動能力上之應用

這是我們這次活動要看的生物參數之一。請查閱。


血乳酸在運動能力上之應用

乳酸是醣類代謝(無氧醣酵解) 的中間產物,當肌肉持續高強度的運動時其主要能量來源是醣酵解作用產生的ATP。在缺氧的狀態下,醣酵解作用產生的丙酮酸則被還原形成乳酸,產生乳酸堆積的情形來補充緊急狀態下所需的ATP。所以乳酸是肌肉運動時能量代謝所產生的物質,當能量需求越大越高時,產生的量就越多。然而產生的乳酸堆積多寡,對抑制運動能力有直接的關係。此外乳酸閾值與肌肉纖維類型也是有所關聯的,在快縮肌纖維中LDH 同工酶連接丙酮酸促進形成乳酸具有較高的親和力。

血乳酸是運動訓練中研究的比較早的指標。運動中及運動後血乳酸的變化,是骨骼肌等組織中乳酸生成速率,進入血液的速率和血液中乳酸消失速率之間平衡的表現(林文郎、何忠鋒,1997)。因此,運動強度、持續時間,各組織器官間的代謝機能,都和血乳酸的強度有關,在運動中和運動後,可以檢測血乳酸來了解運動時人體的影響及其規律。血乳酸的測試在運動訓練上的運用,訓練的內容是一個相當複雜的工作,為了要提供一個較完善的的訓練課程和訓練計畫,教練通常需要找出一個對運動員最適當的運動量以及刺激,乳酸在血中濃度,安靜值約1mmol/l,可作為判斷運動強度的依據,血中乳酸濃度達4.0mmol/l 時,可作為判斷無氧閾值。Hermensen等人(1977)發現,做動態激烈的運動時,血液中乳酸濃度有高至30μM/g。Mainwood等人(1985)指出,當肌肉內乳酸濃度達到20-25μM/g時,使人會完全疲勞而無法運動。

Hultman & Saholm(1980)指出運動中乳酸產生的主要因素是:一、運動的負荷強度;二、參與運動的肌肉量;三、運動持續的時間。乳酸產生的濃度多寡,則與運動過程中有氧(aerobic)和無氧(anaerobic)系統能量代謝的百分比有關。不同的能量系統輸出,對於人體運動時血乳酸值影響其濃度的變化。以磷酸系統為主要供给能量來源時血乳酸濃度較少,一般來說不超過4mmol/l;若以醣酵解系統為主要供應能量來源時,可以高達15mmol/l;以有氧能量系統為主要供應能量時在4mmol/l。因此在不同強度的訓練後,血乳酸的堆積情形有顯著的差異性。乳酸堆積具有兩種意義, 一種是因為加速醣酵解的作用,產生大量的能量以供肌肉收縮使用;另一是表示肌肉中酸化的程度提高,原先的有氧代謝系統供能不敷使用,全賴無氧醣酵解作用來提供能量。Wells等(1957)認為在穩定狀態下,血乳酸堆積的情形可以作為判斷運動負荷的生物參數之一。

Brooks(1985)以放射性元素標記肝醣分子的方式,發現運動開始之後血液中即有乳酸的出現。但當有氧醣酵解順利進行時, 乳酸的移除和生成將達成動態平衡。當乳酸製造率與清除率失去平衡時,代表運動強度升高,須以無氧醣酵解的方式提供能量,乳酸的堆積就會出現。運動中乳酸的堆積與排除能力,是依據個人的有氧能力而定,有氧能力高者,乳酸排除速度亦快(Neumann et al.1991)。在運動結束後3-5 min-1,乳酸即開始排除(Mader et al,1986)。

許多研究顯示,在運動訓練中血乳酸產生的主要因素乃是一、運動強度;二、參與的肌肉量;三、持續的時間(Hultman & Saholm,1980; Itoh & Ohkuwo,1991)。不同運動項目,由於其運動方式、運動強度、運動時間的不同,血乳酸的生成量也不同。因此,瞭解運動後血乳酸的累積值,可以幫助我們瞭解各種運動項目,運動時的代謝特點。在訓練時,檢測血乳酸值(2-4mmol/l)的變化,可以精確掌握運動強度和訓練過程中運動員能量代謝的情形。

在正常情況下,人體大多數組織依靠有氧代謝途徑供能,只有少數組織依靠醣酵解供給部分或大部分能量,在有氧時也進行強烈的醣解,在醣解過程中生成的乳酸迅速進入血液,故在正常情況下,血中乳酸維持一定濃度,休息時動脈血為0.4-0.8mmol/l,靜脈血為0.45-1.3mmol/l(Powers & Howley,1997;王永盛,1994)。運動員在安靜時,血乳酸水準和正常人無差異,但是,運動員在比賽期或賽前,安靜時血乳酸值可比平常訓練日高2-3倍,這是由於賽前緊張,兒茶酚胺類物質分泌增多,使醣酵解代謝加強的結果(林文弢,1996)。

目前能夠在短時間內,提供準確生理反應之生物參數,唯有血液乳酸值(Heck, 1990)。在一般訓練情況,藉助運動中或運動結束,所產生之血液乳酸堆積濃度, 作出訓練判斷,是最簡單與容易之措施(Hollmann et al.,1981)。目前運動訓練之血液乳酸應用,是其他生物參數無法取代的。Neumann et al.(1993)提出乳酸在訓練調整上的控制與應用,在訓練檢測藉助血液乳酸值分析,具有以下功能: 一、作為運動強度的判斷;二、能量代謝負荷的判斷;三、作為訓練與比賽的運動能力判斷;四、作為有氧能力判斷;五、作為訓練強度的判斷;六、作為訓練類型判斷;七、作為訓練方法的判斷。
__________________
隔夜茶

「分享是付出的開始,助人是最終的到達」,「做你所說,說你所做」,課上太多,建議太多,沒有去做,一樣都沒用;讓彼此成為環境,來改變這環境;「心隨境轉」或是「心能轉境」,端看自己「用心」與「陪伴」有多少。「我(您)很高??」或是「如何與人在一起??」才是成為彼此,改變環境的最佳原因!共勉之!!

「能力再強,也強不過一顆願意修正的心;智慧再高,有高不過一顆願意助人的心;對於親情與生命品質是不能等待的,您還在等待什麼?對於提升您攀岩的訓練品質,這是我『應該做的』」;因為「與其讓一個人走一百步,不如讓一百人走一步,這運動將會再進步」。
隔夜茶 目前離線   回覆時引用此篇文章
舊 2008-06-11, 14:55   #15
richie
週末攀言者
 
註冊日期: 1999-11
文章: 27
richie
我也要報名...
richie 目前離線   回覆時引用此篇文章
舊 2008-06-16, 02:04   #16
隔夜茶
攀言新手
 
註冊日期: 2008-06
住址: Keelung
文章: 15
隔夜茶 是普普通通的會員
心跳率在運動上之應用

另一個生物參數-心跳率。我們預計攀爬時全程監控心跳率。


心跳率在運動上之應用

運動時的心跳率是心血管生理變項中最明確的,透過儀器的監控可以了解各種運動項目在不同強度下的心跳數值,經由分析檢測心跳率的變化可以了解運動時心血管的變化。在非最大運動(sub-maximal)運動強度與心跳率的變化呈現直線相關(Astrand & Ryhming,1954)。因此心跳率的變化速率是可以反映一個人的攝氧量變化及運動時的運動強度。所以一般教練在訓練時對於訓練強度的設定,以選手運動時的心跳率來作為評估訓練效果與的方式之一。在運動訓練上負荷強度越高、頻率越多與訓練期越長,越能收到訓練產生的適應效果。根據Neumann(1991)的生理適應週期原理,人體透過訓練對於訓練的強度於4-6週將產生適應,進而提升運動能力。此外在非最大運動後其心跳率亦會很快的恢復到安靜時的水準,藉由運動時心跳率的上昇的快慢及運動結束後,恢復至安靜狀態的速率皆可以顯示出心肺適能的優劣(Böhmer,1975)。

Karvonen(1988)提到運動強度的設定,必須要以安靜時心跳率與最大心跳率之間的變化做決定。簡單的最大心跳率百分比計算方式,則是純粹由最大心跳率向下推算;當運動的狀況相同時(例如同時一起慢跑),心肺耐力優異者的運動心跳率會有較低的現象,反應的運動強度百分比就較低。由此可見,這種直接透過最大心跳率的百分比,進行運動強度評量的判定方式,確實可以反映出運動參與者的個別差異狀況。

Bompa & Zivic(1981)指出,訓練時,運動員體驗各種運動強度,身體增加生理功能以迎合訓練需求,而後產生適應。因為這些變化,尤其是心跳率,教練可用以偵測與控制訓練計畫的強度。而欲發展某一運動能力,刺激的強度必須達到或超過閾值水準,才會進步。林文郎與何忠鋒(1997)認為在不同程度的耐力運動訓練上血乳酸與心跳率也會有所不同。Karvonen, Kentala, & Mustala(1957)以安靜心跳率加最大與安靜值差的60%,作為訓練強度,用以提昇耐力訓練效果。

1957年,Wells等人利用心跳及血乳酸率制定了一個運動強度的分類標準,表示在心跳率大於100為溫和;大於120為適量;大於140為中等強度;大於160為劇烈強度;小於180為最大強度;大於180 為衰竭的運動強度。

Nikiforov於1974年以心跳率的強度作分類,如表2-1 所示。
表2-1 用心跳率表示的訓練負荷強度
區 強度型態 每分心跳率
1 低 120~150
2 中 150~170
3 高 170~185
4 最大 >185
資料來源:林正常等(2001)編譯,運動訓練法,99。


Massicotte & MacNab(1974)的研究指出受試者年齡在11-13歲之間,分成三組, 進行不同強度的訓練六週,強度分別為170-180,150-160,130-140次/分鐘的心跳率。結果指出只有強度最高的一組有顯著增加最大攝氧量,亦即接受每分鐘心跳在170-180次運動強度訓練的男生,其最大攝氧量有進步。

Klinzing & Hazelton(1982)是以最大心跳率的70%至85%作為訓練強度,以評估心血管循環功能的訓練效果。Thanka & Shindo(1985)發現10~11歲及12~13歲男生達無氧閾值時的心跳率分別為185次/分鐘及173次/分鐘。Rowland and Green (1989) 以12 位月經前的女生為受試者,觀察他們在漸增強度運動中的無氧閾值心跳率,發現平均在無氧閾值時的心跳率為171 次/分鐘。

Mahon & Vaccaro(1991)指出29位8~13歲男生的VAT心跳率為177次/分鐘,這些研究中,受試者的個別差異均相當大。以Rowland & Green(1989)的研究為例,有40%受試者的無氧閾值(VAT)心跳率高於或低於平均值(171次/分鐘)10次/分鐘以上,基於此一原因,VAT 的心跳率不能以預估的方式求得,若是為了訓練的話則須以個別測量為準。

McInnes(1995)利用攝影記錄,心跳率的測量,及血乳酸的測量等方式,以8位澳洲國家籃球聯盟選手為受試者,探討籃球競賽時的運動強度及動作型態。結果指出:(一)比賽時的平均心跳率為169±9次/分(89±2%最大心跳率)。(二)在75%的比賽時間,其平均心跳率都大於85%之最大心跳率。

Wilmore等人(1994)指出,一位每分安靜心跳率80次的未訓練者,從事運動訓練之初期數週,每週安靜心跳率可降低一次,在十週訓練後,安靜心跳率可降低至每分鐘70次。安靜心跳率減少,可降低心臟負擔。Åstrand(1986)指出,只要適當的訓練,每天心臟因為運動多跳2000次,而刺激副交感神經,能使心臟每天少跳10000至20000次。安靜心跳率減少,反應心跳效率的提升與作功負荷量的減輕。安靜心跳率降低是因為訓練增加副交感神經活動,同時降低交感神經活動的結果。最大運動心跳率,一般稱為最大心跳率,可能因訓練而降低,也可能不發生變化。或許影響安靜心跳率反應的副交感神經作用,也可能存在於最大運動時,以至於最大心跳率有些而下降的趨勢。而一般的生理反應,不論安靜時或運動中,心跳率與攝氧量的水準,會呈現平行的昇降,且具有高度的正相關(林昭庚等,1994)。

Francis&Brasher(1992)以33名男受試者(平均28歲)接受不同頻率的三分鐘登階測驗,並以運動後的5秒至20秒的恢復心跳數與跑步機所測得VO2max作相關比較,結果與22min-1的相關達0.77,與26min-1和30 min-1的相關達0.81(p<0.01),顯示恢復心跳數可提供作為預測個人VO2max的依據。Hollmann等人(1977)的研究用最大運動結束後五分鐘之恢復心跳率來評估體能及訓練效果判斷,超過130 min -1表示差;130~120 min -1表示不好;120~115min -1表示好;105~100 min -1表示非常好;100 min -1以下表示高競技運動能力(Böhmer et al.,1975)。
__________________
隔夜茶

「分享是付出的開始,助人是最終的到達」,「做你所說,說你所做」,課上太多,建議太多,沒有去做,一樣都沒用;讓彼此成為環境,來改變這環境;「心隨境轉」或是「心能轉境」,端看自己「用心」與「陪伴」有多少。「我(您)很高??」或是「如何與人在一起??」才是成為彼此,改變環境的最佳原因!共勉之!!

「能力再強,也強不過一顆願意修正的心;智慧再高,有高不過一顆願意助人的心;對於親情與生命品質是不能等待的,您還在等待什麼?對於提升您攀岩的訓練品質,這是我『應該做的』」;因為「與其讓一個人走一百步,不如讓一百人走一步,這運動將會再進步」。
隔夜茶 目前離線   回覆時引用此篇文章
舊 2008-06-16, 17:43   #17
箩筐的罗
攀言新手
 
箩筐的罗 的頭像
 
註冊日期: 2007-10
文章: 13
箩筐的罗 是普普通通的會員
傳送 Yahoo! 訊息給 箩筐的罗
虽然我去不了 但是 科学的训练我支持!
__________________
好态度决定好生活!
箩筐的罗 目前離線   回覆時引用此篇文章
舊 2008-06-19, 11:47   #18
A-YUNG
攀言癌症患者
 
註冊日期: 2003-11
文章: 305
Images: 15
A-YUNG 是普普通通的會員
全力支持,但有些疑問

玉麟兄久仰大名!

這次訓練主要目的,如主題是「四週肌力或力量耐力訓練對攀登選手新成代謝與體循環之效果」以及「運動能力」的提昇,即大家期望的攀登能力。

但請問這次訓練會採用何種訓練方式呢?是專業的器械重量訓練、抱石、速度攀登或爬難度的訓練呢?

個人認為,抱石的「運動時間」通常小於一分鐘,甚至不到十秒,而先鋒賽可能超過十分鐘的運動,除了速度賽可能沒有更適合的了。

而您的訓練重點,要在「新陳代謝和體循環」有效果,我想就非得訓練到大量的大肌群,尤其,據我所知,攀登難度和運動強度並非線性關係,因此,訓練項目就顯得額外重要。


另一方面為了避免其它變數的干擾,是不是訓練期間,必須停止平日的攀登訓練和輔助的有氧訓練呢? 又或者得避免額外的劇烈運動呢? 如搬家、登山、溯溪、健行等戶外活動呢?



阿勇
__________________
Defeat is not defeat unless accepted as a reality in your own mind.
Bruce Lee


CHEN,CHIH-YUNG
A-YUNG 目前離線   回覆時引用此篇文章
舊 2008-06-20, 00:47   #19
隔夜茶
攀言新手
 
註冊日期: 2008-06
住址: Keelung
文章: 15
隔夜茶 是普普通通的會員
引用:
作者: A-YUNG 檢視文章
玉麟兄久仰大名!

這次訓練主要目的,如主題是「四週肌力或力量耐力訓練對攀登選手新成代謝與體循環之效果」以及「運動能力」的提昇,即大家期望的攀登能力。

但請問這次訓練會採用何種訓練方式呢?是專業的器械重量訓練、抱石、速度攀登或爬難度的訓練呢?

個人認為,抱石的「運動時間」通常小於一分鐘,甚至不到十秒,而先鋒賽可能超過十分鐘的運動,除了速度賽可能沒有更適合的了。

而您的訓練重點,要在「新陳代謝和體循環」有效果,我想就非得訓練到大量的大肌群,尤其,據我所知,攀登難度和運動強度並非線性關係,因此,訓練項目就顯得額外重要。


另一方面為了避免其它變數的干擾,是不是訓練期間,必須停止平日的攀登訓練和輔助的有氧訓練呢? 又或者得避免額外的劇烈運動呢? 如搬家、登山、溯溪、健行等戶外活動呢?



阿勇

感謝支持,目前診斷團隊正在擬定診斷模式,我們知道一般器械重量訓練器材,一些人可能礙於經費、方便性與時間問題,無法按規定來訓練,所以現階段只考慮運用單槓與負重模式來進行訓練。

當然,您所顧慮的是正確的,如果以實驗架構是需要摒除任何變數干擾,但是,如果以多元觀點來看,都可以讓其發生。我們常在談,訓練一定會有效果。然而,訓練真的一定有效果嗎?適當的劑量才會有效果,其他運動不足或運動過量,都會達不到預期之效果,甚至有運動傷害產生。

給於「訓練品質」與「競賽品質」是我們的責任。

李玉麟


P.S.:1、「攀登難度和運動強度並非線性關係」,可有文獻可供參考。
__________________
隔夜茶

「分享是付出的開始,助人是最終的到達」,「做你所說,說你所做」,課上太多,建議太多,沒有去做,一樣都沒用;讓彼此成為環境,來改變這環境;「心隨境轉」或是「心能轉境」,端看自己「用心」與「陪伴」有多少。「我(您)很高??」或是「如何與人在一起??」才是成為彼此,改變環境的最佳原因!共勉之!!

「能力再強,也強不過一顆願意修正的心;智慧再高,有高不過一顆願意助人的心;對於親情與生命品質是不能等待的,您還在等待什麼?對於提升您攀岩的訓練品質,這是我『應該做的』」;因為「與其讓一個人走一百步,不如讓一百人走一步,這運動將會再進步」。
隔夜茶 目前離線   回覆時引用此篇文章
舊 2008-06-20, 01:05   #20
隔夜茶
攀言新手
 
註冊日期: 2008-06
住址: Keelung
文章: 15
隔夜茶 是普普通通的會員
請給我訊息與推薦定線員

報名參加的人請您儘快回覆:

目前攀登能力約在難度多少?訓練多久?

目前規劃:以力量耐力為主(第一回)
第一個步驟:先測身體組成(In Bady)
第二個步驟:攀爬固定路線3次,看所需時間,次與次之間休息60秒。
(路線會讓受試者熟悉,避免學習效果產生,而不是能力效果)
第三個步驟:實施訓練單元(暫訂個人最大肌力50%或相對重量5%,可讓受試者在住處方便實施)
第四個步驟:再測In Bady與攀爬。看訓練前、後之效果。


所以,實驗計畫需要一位定線員,不知哪位兄台願意共襄盛舉,或請岩友推薦,我另尋時間聯絡與拜訪,謝謝!
__________________
隔夜茶

「分享是付出的開始,助人是最終的到達」,「做你所說,說你所做」,課上太多,建議太多,沒有去做,一樣都沒用;讓彼此成為環境,來改變這環境;「心隨境轉」或是「心能轉境」,端看自己「用心」與「陪伴」有多少。「我(您)很高??」或是「如何與人在一起??」才是成為彼此,改變環境的最佳原因!共勉之!!

「能力再強,也強不過一顆願意修正的心;智慧再高,有高不過一顆願意助人的心;對於親情與生命品質是不能等待的,您還在等待什麼?對於提升您攀岩的訓練品質,這是我『應該做的』」;因為「與其讓一個人走一百步,不如讓一百人走一步,這運動將會再進步」。
隔夜茶 目前離線   回覆時引用此篇文章
回覆



發表文章規則
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不可以回覆主題
不可以上傳附件
不可以編輯您的文章

開啟 vB 代碼
關閉 HTML 程式碼
論壇跳轉


所有時間均為中原標準時間。現在的時間是 02:20


Powered by vBulletin® 版本 3.6.8
版權所有 ©2000 - 2024,Jelsoft Enterprises Ltd.
Copyright©2000-2010 台灣攀岩資料庫 www.Climbing.org
本網站由 Why3s 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