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攀岩資料庫
   
首頁相簿E-mail、路線圖、人工岩場教學單位裝備商家網站連結、[初級攀岩課程]

返回   台灣攀岩資料庫 > 技術討論區 > 冰雪攀、海外遠征、溯溪、登山
註冊 Gallery部落格 論壇輔助說明 會員名單 行事曆事件 今日新文章

回覆
 
主題工具
舊 2009-04-30, 03:08   #1
kevin
論壇管理員
 
kevin 的頭像
 
註冊日期: 2001-11
文章: 1042
部落格文章: 1
kevin 的聲望功能已被停用
[登山]台灣海外高峰攀登活動一覽表

台灣海外高峰攀登活動一覽表
彙整:黃一元 更新日期:2008710

年份
山峰
英文
高度/公尺
地區
領隊
登頂者
備註
1974
麥肯尼峰
Mt. McKinley
6194
阿拉斯加
國際隊伍
簡正德
登頂日(6.25),華人首攀北美最高峰。
1980
法拉伽莫峰
Mt. Pharchamo
6318
尼泊爾
黃一元
張正雄、謝伯宗
登頂日(12.4),隊員包括蔡楓彬、楊克明共5人,國人首批尼泊爾喜馬拉雅攀登隊伍。
1981
祖魯西峰
Mt. Chulu West
6583
尼泊爾
張文溪
張銘隆、林欽榮、謝伯宗
登頂日(4.12),共4人,環安娜普娜山群探勘。
1981
特里蘇爾峰
Mt. Trisul
7120
印度
蔡楓彬
未登頂
隊員包括張銘隆、陳恕人、陳嘯共4人,首批印度喜馬拉雅攀登隊伍,攀至6200公尺。
1982
天霆峰
Tent Peak
5663
尼泊爾
林芳
未登頂
隊員包括簡彩霞、李淳容、李淳芳、卓玉霞、嚴逸玲、趙咪咪,蘇麗娟共8人,政治因素,途中被取消攀登許可。
1982
怒峰
Nun
7135
印 度
吳夏雄
未登頂
隊員包括隊長應詩澄、蔡楓彬、陳恕人、徐慶榮、梅業明、吳錦雄共7人,攀至6600公尺白針峰頂。
1983
麥肯尼峰
Mt. McKinley
6194
美國
阿拉斯加
侯西隆
朱傚祖、吳錦雄、孫志全、黃嘉榮、鄭萬杰、蔡麗美
登頂日(7.29),隊員包括隊長廖崑山、吳淑昭共9人。
1983
庇古巴特峰
Mt. Bhrigupanth
6772
印度
李淳容
張銘隆
登頂日(10.8),西北脊新路線,隊員包括李淳芳、趙咪咪、陳富山、黃國治、張文蓁、陳松茂、潘惠珠、林康雄、徐慶榮、黃仲杰共12人。徐慶榮、黃仲杰與雪巴昂巴桑三人,109日第二波攻頂途中墜落,失蹤身亡,首開我國喜馬拉雅海外攀登山難事件。
1984
白朗峰
Mt. Blanc
4807
法國
高銘和
高銘和
登頂日(7.18),國人首登西歐第一高峰。
1985
島峰
Island Peak
6189
尼泊爾
自組隊
蔡楓彬

1986
白朗峰
Mt. Blanc
4807
法國
賴長壽
賴長壽、陳聯順、毛祖琦、邱紹雍、林信忠、施志平、陳睦彥、陳顯榮
8人。
1986
馬特洪峰
Matterhorn
4478
瑞士
賴長壽
賴長壽、陳聯順、毛祖琦、邱紹雍、林信忠、施志平、陳睦彥、陳顯榮
8人。
1986
梅樂峰
Mera Peak
6654
尼泊爾
張文溪
未登頂
隊員包括謝伯宗、吳錦雄、邵定國、吳泂俊共5人,攀至6400公尺。
1986
戈庫峰
Gokyo Peak
5483
尼泊爾
張文溪
蔡寶來、李立群、黃國治、張銘隆、張文蓁、蔡添財、陳松茂、李川濟、鍾幼君、李誠彥、張文溪、歐陽台生
12人。
1988
阿空加瓜山
Mt. Aconcagua
6959
阿根廷
賴長壽
歐陽台生、方良、伍玉龍、梁明本、黃德雄、劉賢德、陳聯順
隊員包括隊長高銘和、陳秋霞、陳美馨、丁美月、王世鼎、林淑欽、余榮欽共15人。
1989
怒峰
Nun
7135
印 度
高銘和
未登頂
隊員包括陳俊憲、吳錦雄、游啟義、徐彭承、塗武成、陳美馨、李毅然、傅恒皓、陳秋霞、潘麗雲、曹主卿、邱贊因、莊居芳、黃德雄共15人。
1989
慕士塔格峰
Muztagh Ata
7546
新 疆
吳夏雄
吳錦雄、蔡楓彬、潘麗雲、馬育伸、林光彥、林瑞鍇
登頂日(7.22),共7人。
1990
麥肯尼峰
Mt. McKinley
6194
阿拉斯加
吳錦雄
吳錦雄、陳玉男、郭素秋
登頂日(6.22),共3人。
1990
莎瑟峰
Saser Kangri
7672
印 度
高銘和
方良、方有水、伍玉龍、高銘和、陳秋霞
登頂日(7.25),共5人。
1991
卓奧友峰
Cho Oyu
8201
西 藏
高銘和
未登頂
隊員包括隊長王金榮陳秋霞黃素紋余榮欽李毅然傅垣皓陳玉男8
1991
希夏邦馬峰
Shisha Pangma
8012
西 藏
梁明本
未登頂
隊員包括隊長塗武成、周榮明、黃燕飛、吳牡丹、錢元康、黃德雄7人。
1992
吉力馬札羅山
Mt. Kilimanjaro
5895
坦尚尼亞
高文慶
馬育伸、曹俊彥、李茂達、周淳和、蔡楓彬、張銘隆
隊員包括張智宏共8人。
1992
章子峰
Mt. Changtse
7583
西 藏
張銘隆
吳錦雄、吳泂俊
登頂日( 5.8)隊員包括邵定國4人。
1992
麥肯尼峰
Mt. McKinley
6194
阿拉斯加
高銘和
張清水、張順明
3人。
1992
珠穆朗瑪峰
Mt. Everest
8848
西 藏
高銘和
未登頂
隊員包括張清水、陳秋霞共3人,攀至8050公尺。
1993
卓奧友峰
Cho Oyu
8201
西 藏
謝長顯
江永達、蔡尚志、梁金梅、劉紀滿
登頂日(5.2),隊員包括隊長梁明本、賴滿足共7人。
1993
珠穆朗瑪峰
Mt. Everest
8848
西 藏
兩岸聯攀
吳錦雄(台北)、王勇峰(北京)、小齊米(西藏) 、開尊 、普布、小加措
臺灣領隊李淳容,隊員包括隊長張銘隆、伍玉龍、邵定國、黃德雄、吳泂俊、周德九
8人,臺灣人首登聖母峰。
1994
珠穆朗瑪峰
Mt. Everest
8848
西 藏
張瑞恭
拾方方
隊員包括隊長賴永貴、宋義雄、許延忠、王金榮、胡瑞發、葉進福、張合助、張行健、劉劍華、郭國津、鄭仁亮共13人,拾方方登頂後,下山途中於峰頂附近,失蹤身亡。
1995
珠穆朗瑪峰
Mt. Everest
8848
西 藏
趙永清
陳國鈞、江秀貞
隊員包括隊長梁明本、塗武成、賴滿足、
麥覺民、郭春霞、林逸民、許祥麟、許志成、游寶環、黃德雄共13人。
1995
希夏邦馬峰
Shisha Pangma
8012
西 藏
自組隊
未登頂
陳玉男、陳秋霞、陳美馨共3人。
1995
麥肯尼峰
Mt. McKinley
6194
阿拉斯加
高銘和
高銘和、鄭榮窗、鍾明均、邱瑞霖、林道明、吳明忠、謝祖盛
隊員包括高天賜共8人,邱瑞霖在下山途中,迷途身亡,林道明、吳明忠二人嚴重凍傷。
1995
麥肯尼峰
Mt. McKinley
6194
阿拉斯加
張順明
未登頂
張仰甫、鄭吉宏、陳秋霞、陳美馨共5人。
1995
天山博格達峰
Bogda Peak
5445
新疆
吳錦雄
未登頂
隊員包括張仁澤、王怡政、李美涼、王玲淑、林乙華共6人,銘傳大學登山社。
1996
珠穆朗瑪峰
Mt. Everest
8848
尼泊爾
謝長顯
高銘和
隊員包括鄭榮窗、林道明、吳明忠、高天賜、謝祖盛、蘇怡寧、劉貞秀、陳玉男共10人,陳玉男在C2滑墬身亡,高銘和登頂後,下山途中,嚴重凍傷。
1996
天山博格達 二峰
Bogda II
5287
新疆
吳錦雄
吳錦雄、賴明佑、葉國偉、嚴少甫、梁智光、李美涼
隊員包括朱幼民、楊富安、蘇恩民、林乙華、李文琦、李燕玲、許文欽共13人。
1996
慕士塔格峰
Muztagh Ata
7546
新疆
趙永清
宋一炘、林宏明、秦永杰
登頂日(7.29),隊員包括隊長何中達、黃一偉
朱敏中、秦力楷、賴介中、謝宜恩、黃以寧、李憶嵐、王伯宇、梁明本、黃德雄共15人,政治大學523登山隊,首支大學海外遠征隊。
1997
希夏邦馬峰
Shisha Pangma
8012
西藏
自組隊
陳國鈞、郭明哲
隊員包括蔡楓彬共3人,郭明哲登頂後,滑墜身亡。
1998
汗騰格里峰
Khan-Tengri
7010
吉爾吉斯坦
自組隊
未登頂
李美涼、林乙華共2人。
1999
島峰
Island Peak
6189
尼泊爾
自組隊
李美涼、林乙華
2人。
1999
馬特洪峰
Matterhorn
4478
瑞士
賴明佑
賴明佑、葉國偉
2人,挑戰歐洲三大北壁,台灣人初登
2000
希夏邦馬峰
Shisha Pangma
8013
西藏
顏固傳
黃德雄、胡瑞發
隊員包括隊長林春明、宋一炘、林永富、楊金定、方枝文、李九柑、林素月,隊長於途中高山症身亡,共10人。
2000
天山烏恰帖峰
Uchitel Peak
4726
吉爾吉斯坦
黃一元
黃一元、黃正祥、林明源、林汝成呂木貴、林文坤、陳夢萱、王洵
隊員包括陳啟佑、唐默理、李治玲共11人。
2000
麥肯尼峰
Mt. McKinley
6194
阿拉斯加
自組隊
陳美馨、游寶環
2人。
2000
K2
K2
8611
新疆
兩岸聯攀
未登頂
臺灣領隊周德九,隊員包括王金榮、游啟義、謝江松、謝祖盛、楊家聲共6
2000
天山索聶克峰
Slonenok Peak
4726
吉爾吉斯坦
UIAA國際訓練營
未登頂
法國登山協會(FFME)承辦,王守德滑墬身亡。
2000
天山博格達峰
Bogda Peak
5445
新疆
吳錦雄
未登頂
隊員包括陸昌華、陳致良、郭炎明共4人。
2001
阿空加瓜山
Mt. Aconcagua
6959
阿根廷
國際隊伍
李美涼、林乙華、廖顯廷
3人。
2001
麥肯尼峰
Mt. McKinley
6194
阿拉斯加
自組隊
未登頂
李美涼、林乙華、李燕玲共3人。
2001
麥肯尼峰
Mt. McKinley
6194
阿拉斯加
歐陽台生
歐陽台生、張曲祥
2人。
2001
麥肯尼峰
Mt. McKinley
6194
阿拉斯加
胡瑞發
胡瑞發、王嘉地、吳一青、謝穎泝、魏宏光、劉濬漳、王學瀚、黃植謙、謝俊富、吳余
陽明大學登山社共10人。
2001
麥肯尼峰
Mt. McKinley
6194
阿拉斯加
自組隊
陸昌華、陳致良
2人。
2001
厄爾布魯斯
Mt. Elbrus
5642
俄羅斯
國際隊伍
蔡楓彬

2001
島峰
Island Peak
6189
尼泊爾
自組隊
秦立楷
政治大學523登山隊。
2001
天山可樂納峰
Corona Peak
4860
吉爾吉斯坦
黃一元
許俊文、黃博政、王洵
「雪豹計劃」隊員包括周孫立5人。
2002
島峰
Island Peak
6189
尼泊爾
江德三
陸昌華、劉昆耀、江國華
4人。
2002
馬特洪峰北壁
Matterhorn
4478
瑞士
賴明佑
賴明佑、曾慶宗
2人,挑戰歐洲三大北壁。[連結: 登頂記錄]
2002
列寧峰
Peak Lenin
7134
帕米爾 吉爾吉斯坦
黃一元
黃博政
「雪豹計劃」隊員包括陳淑娟、劉雨禎、
黃友錡、吳壽山、郭廷瑜、劉湘吟8人。
2002
天山博斯峰
Box peak
4240
吉爾吉斯坦
黃一元
黃一元、黃博政、朱志陽、李貞一、余元五、林榮興、吳泰炎、葉金川
「雪豹計劃」共8人。
2002
福爾摩沙峰
Peak Formosa
4017
吉爾吉斯坦
黃一元
黃一元、黃博政、陳淑娟、劉雨禎
「雪豹計劃」共4人,國人未登峰首登。
2002
厄爾布魯斯
Mt. Elbrus
5642
俄羅斯
國際隊伍
陸昌華、陳秋霞、林乙華、張淑婉
4人。
2002
列寧峰
Peak Lenin
7134
俄羅斯
國際隊伍
陸昌華

2003
麥肯尼峰
Mt. McKinley
6194
阿拉斯加
李美涼
李美涼、廖顯廷、麥覺民
3人。
2003
麥肯尼峰
Mt. McKinley
6194
阿拉斯加
歐陽台生
林政翰、張光宇、陳奕至、張元植
5人。
2003
汗騰格里峰
Khan-Tengri
7010
天山 吉爾吉斯坦
黃一元
黃博政
「雪豹計劃」隊員包括許俊文、陳淑娟、吳勇箴、楊建夫共6人。
2004
珠穆朗瑪峰
Mt. Everest
8848
西藏
自組隊
未登頂
劉忠孝、李鐵噸共2人。
2004
麥肯尼峰
Mt. McKinley
6194
阿拉斯加
自組隊
未登頂
陳秋霞、林乙華共2人。
2004
阿瑪達姆侖
Ama Dablam
6812
尼泊爾
國際隊伍
吳冠璋
登頂日(10.23)
2004
喀季尼斯基峰
Korzhenevsky Peak
7105
帕米爾 塔吉克斯坦
黃一元
黃博政
「雪豹計劃」隊員包括楊建夫、陳永龍、
黃軍維,黃友錡、廖啟光、王凌霄8人。
2005
阿空加瓜山
Mt. Aconcagua
6959
阿根廷
國際隊伍
陳彥杰

2005
珠穆朗瑪峰
Mt. Everest
8848
西藏
中日女子聯攀
未登頂
世界女子首登珠峰三十週年紀念,臺灣代表李美涼
2005
麥肯尼峰
Mt. McKinley
6194
阿拉斯加
自組隊
徐彥暉、陳彥杰、蘇照程
3人。
2005
怒峰
Nun
7135
印度
UIAA國際訓練營
未登頂
賴明佑、林乙華共2人。
2005
吉力馬札羅山
Mt. Kilimanjaro
5895
坦尚尼亞
梁明本
吳德松、陳墀耀、謝憲華、楊櫻柑、林文和、林永富、梁明富、石錦愛、蕭阜雄、郭山暉、呂理賞、劉美雲、劉美絨、吳學銘
隊員包括王三郎16人。
2005
金銀山
Jinin Shan
6410
中國四川
李美涼
未登頂
「冒險精靈」隊員包括李偉忠、李明共3人。
2006
阿空加瓜山
Mt. Aconcagua
6959
阿根廷
劉崑耀
詹山田、蘇照程、李進萬、洪進梅、朱炳煌、林月裡、蕭淑貞
隊員包括陸昌華共9人。
2006
天山博格達峰
Bogda Peak
5445
新疆
李美涼
未登頂
「冒險精靈」共4人,李偉忠、林文逸、李明
2006
珠穆朗瑪峰
Mt. Everest
8848
西藏
國際隊伍
郭與鎮
登頂日(5.20),目標【七頂峰】。
2006
卓奧友峰
Mt. Cho Oyu
8201
西藏
黃德雄
黃德雄、林永富、胡瑞發、賴明佑
4人,全員登頂。
2006.
厄爾布魯斯
Mt. Elbrus
5642
俄羅斯
程鯤
謝穎泝、黃致豪、江秀真、伍玉龍
陳仲仁、楊世平、梁明本、古鎮榮、林永富、何中達、高慶豐、程鯤
【歐督納七頂峰】隊員包括黃一元、林佳欣、黃德雄、翁海天、戚海倫、魏碧珠共18人。
2006
吉力馬札羅山
Mt. Kilimanjaro
5895
坦尚尼亞
自組隊
謝穎泝、黃致豪、江秀真、伍玉龍陳仲仁、連志展、古鎮榮、戚海倫
【歐督納七頂峰】隊員包括陳志祥、劉玉峰10人。
2007
阿空加瓜山
Mt. Aconcagua
6959
阿根廷
自組隊
謝穎泝、黃致豪、江秀真、伍玉龍
【歐督納七頂峰】隊員包括陳仲仁共5人。
2007
阿空加瓜山
Mt. Aconcagua
6959
阿根廷
自組隊
張元植、黃紹庭
2人,首支高中生自組海外攀登活動
2007
島峰
Island Peak
6189
尼泊爾
謝智謀
丁孟鈴、蕭如軒、曹聖和、鐘承坤、謝智謀、吳冠璋、尤偉哲、呂理祿、陳冠諠、林注強、班傑明、
吉野愛子
登頂日( 5.9)隊員包括薛介倫、張菁砡、施少鎧共15人,本活動為國立體院戶外教育課程
2007
麥肯尼峰
Mt. McKinley
6194
阿拉斯加
自組隊
謝穎泝、黃致豪、江秀真、
伍玉龍、黃博政
【歐督納七頂峰】共5人。
2007
念青唐古拉山
Nyainqentanglha Shan
7117
西藏
李美涼
未登頂
「冒險精靈」隊員包括李偉忠、李明、黃曹輝、朱僑光、朱家浬共6人。
2007
崑崙山玉珠峰
Peak Yuchiu
6178
青海
李美涼
李美涼、吳宗憲、張瑞祺、蔡尹中
「冒險精靈」共4人。
2007
匹桑峰
Pisang Peak
6092
尼泊爾
自組隊
未登頂
隊員包括陳彥杰、蘇照程2人,天氣因素,攀登至5700
2007
麥肯尼峰
Mt. McKinley
6194
阿拉斯加
高銘和
江國華、谷明光
登頂日6.9,隊員包括隊長張玉龍、謝江松、金克謙、柯金源、余冠洲共8人,領隊與隊長均未抵基地營。
2007
肯亞山
Mt. Kenya
5199
肯亞
自組隊
吳冠璋 Benjamin, Rush
登頂日8.9
2007
文森峰
Mt. Vinson
4897
南極洲
國際
隊伍
郭與鎮
登頂日12.3臺灣首位完成七大洲最高峰攀登
2008
文森峰
Mt. Vinson
4897
南極洲
自組隊
謝穎泝、黃致豪、江秀真、伍玉龍
、柯金源
登頂日(1.8),江秀真為臺灣首位女性完成七大洲最高峰攀登【歐督納七頂峰】共5人。
2008
卓奧友峰
Cho Oyu
8201
西藏
自組隊
伍玉龍
登頂日10.5)首次以無氧、無協作、阿爾卑斯式完成攀登【歐督納七頂峰】黃致豪、江秀真、3人。



編輯說明:


製作中,設定了一些條件規則式與登錄要點如下:
  1. 登山事件或攀登活動基本紀錄,包括領隊、登頂者及所有隊員,也包括醫護人員與隨隊記者,汎泛一起至基地營的人員,盡可能列出攀登隊長姓名及登頂日,不列支援隊伍。
  2. 列表以時間作串聯主軸,先驅型代表如1980法拉伽莫峰、先鋒型的1981年祖魯西峰、開創型如印度1982怒峰、具有挑戰性如1983年印度庇古巴特峰,高難度者為1999年歐洲馬特洪峰及2002汗騰格里峰、高度突破者如1988年南美最高峰的阿空加瓜山,成就性或時代性的是1993年臺灣人首登聖母峰、有代表性如1995年臺灣女性首登聖母峰、未登處女峰開拓型如2002福爾摩沙峰,或驚天動地型如1996年黑色五月聖母峰史上最大災難,有公開場所記錄者或出版品,或首度到該山區攀登如1981年印度特里蘇爾峰攀登,「冒險精靈」或「雪豹計劃」團隊在2000年之後持續作開拓性努力,具有目標性的2006年【歐督納七頂峰】活動是一項畫時代的巨著。
    日本富士山、穗高連峰、燕岳、劍岳、槍岳等攀登,由於在技術上或組織上無特殊突破,列入困難,不易查證誰是具指標性隊伍,而且有時空困擾,如日治時代算不算,故不予查證與紀載。
    馬來西亞金納巴魯山,大多是商業登山觀光休閒活動,隊伍數量龐大,紀錄困難,故不予查證與紀載。
    吉力馬札羅山:只列1992年高文慶8人隊伍,以後大多算是商業登山觀光休閒活動,不予以列入,但登山會自組隊或重大義意者,則記錄之。
    尼泊爾健行,如基地營健行隊或臨時起意攀登者,不易查證。
    1973年簡正德瑞尼爾峰登頂,有紀錄稱之為當時台灣人最高記錄,擔心1973年之前有人攀登過,未發表在相關刊物上,不擬列入,目前北美最高峰首攀,係指1974年簡正德麥肯尼峰登頂,無任何資料顯示有任何人比他更早攀登。
    自組隊的意義是表明共同承擔責任與成果,權利與義務是相同的,包括費用、捐贈及無法遇期的責任歸屬。

感謝先進們的努力,讓我在資料上的選擇與參考比較有系統又正確。包括臺灣山岳張秀姝、民生報以故記者黃德雄、張文溪、林乙華、李美涼、陸昌華,高銘和,及臺灣登山史作者李希聖。
編註:以上資料參考先進們的資料編篡,或有以雜文發表或專文論述,由於時空因素,條件限制的解釋,會與先進們的看法略有落差,若離題太遠,掛漏萬一,需勘誤者,請與本人連絡,連絡方式 emailhank.ixon@gmail.com
__________________
台灣攀岩資料庫

此文章於 2009-05-03 18:37 被 kevin 編輯. 原因: 修正1999, 2002馬特洪峰登頂人員紀錄
kevin 目前離線   回覆時引用此篇文章
舊 2009-06-13, 00:19   #2
林友民
版主
 
註冊日期: 2009-01
住址: 宜蘭冬山
文章: 406
林友民 是普普通通的會員
探險之火

青春的夢想像野火般,一發就不可收拾。

從1974年簡正德攀登麥肯尼峰起,到1993年李淳容(領隊)、張銘隆(攀登隊長)與中國登山會(CMA)曾曙生先生(領隊)所率領的海峽兩岸珠峰遠征隊吳錦雄與其他幾位藏族與中國的隊員登上聖母峰,這一條路走了20年,才終於成就了一個小小的夢想。

最近拜讀了簡正德先生的「山-我的夢想」與張文溪先生重刊「野外雜誌」穹岩、針岩、基隆山雷霆岩、龍洞岩場、大霸西南壁等早期開拓的一些文章後,那個從「雪岩」延伸到「喜馬拉雅」的脈絡,就逐漸清晰起來了。

探險就像一個火苗,在年輕人的心中醞釀著。斯文‧赫定逮到了機會就孤身闖入了亞洲的心臟地區;達爾文因緣際會登上了小獵犬號環球一周,潛心苦思終於掙脫了宗教的束縛而提出了劃時代的科學思想。

回顧台灣登山歷史,日據時代以後,在李明輝、林文安、與邢天正等眾多前輩的努力開拓下,至1971年幾乎所有3,000公尺以上的高山都已經被登頂了。其中邢天正先生以48歲高齡開始登山,卻多次孤身與山胞嚮導長時間在杳無人跡的高山深谷中踏查,留下了最為可觀的記錄;我曾遐想,如果鹿野忠雄在世的話,熱愛台灣山林的這兩個人,或有機會在山上把酒言歡呢!

「1960年代是個縱走的大年代!」(簡正德),然而「中國青年登山協會」的幾個年輕人心裡卻醞釀著新的想法,他們看到了日本人登上了馬那斯鹿峰,正計畫挑戰聖母峰,「那我們呢?」

這個疑問反而激發了他們更大的鬥志,決心要紮根技術,走向世界。簡正德、黃一元、張文溪等人一方面開拓新的岩場鍛鍊自己的技術與信心,另一方面,在「野外雜誌」韓漪先生的鼓勵下,舉辦攀岩訓練班傳授技術與知識(1969~1970),這一星星火苗就蔓延開來了。

簡正德先生赴美後,更為積極自我鍛鍊,參與了雷尼爾峰的冰雪地攀登與冰河運動的訓練,並且在台灣社會的支持下,於1974年創下華人首登麥肯尼峰的紀錄。

而在台灣的朋友們則持續開拓高級的岩場(雷霆岩、龍洞),並且自1975年起舉辦「冬訓營」,四處串連,引入了更多的新血。1976年應詩澄、王昌輝、張瑞龍一組繩隊冰雪期奇萊縱走成功。1979年玉山冬訓營,適逢墜崖事件,而進行了玉山北坡的救難作業;1980年玉山冬訓營,除了首創冰雪期玉山北壁劍溝的攀登記錄外(謝世枋、何中達、蕭宗熙、趙志華、張銘隆),並進行了高海拔的人體心肺功能的醫學實驗(台大醫院賴金鑫醫師);這兩年的活動,並總結出版了「雪原上的春天」一書。

過去這十年間所累積的能量一口氣迸發了出來,1980年黃一元領隊的遠征隊第一次走出了國門向喜馬拉雅山脈叩門,張正雄教官與謝伯宗登上了法拉伽莫峰頂。1981年張文溪率領的遠征隊環繞了安拿普娜山群一周,勘察了馬那斯鹿峰、安拿普娜峰、道拉吉利峰等八千公尺巨峰的路線與山勢外,張銘隆並且登上了安拿普娜山群北側的祖魯西峰。

當年松江路上的康寧大廈10樓可說是遠征活動的大本營,有一些參與遠征行前訓練的朋友長期住在這裡,每天都到七星山去跑山訓練體能,週末則拉到龍洞訓練繩隊攀登與固定繩架設等科目。大多是靠打零工、開登山用品店、帶團、拉保險過著有一餐沒一餐的日子,參與遠征活動要簽下「遺書」,揹負著家人巨大的壓力。

1983年10月,李淳容率領的遠征隊自西北脊新路線登上了印度喜馬拉雅山脈恆河源頭的庇古巴特峰(雪巴嚮導昂巴桑與張銘隆),然而在第二波的攻頂中發生了繩隊墜落,昂巴桑與徐慶榮、黃仲杰三人墜落攀登路線另一側1,500公尺深的冰河底部,遠征活動日期截止,印度陸軍的直昇機也無法飛越6,200公尺高的稜線進行搜救活動,三位好友葬生於喜馬拉雅的懷抱中,其他隊員則帶著一顆破碎的心回到了台灣。當年在中正機場接機,乍見張銘隆稀疏的髮絲與萬分憔悴的臉龐,所有的痛苦都埋在心裡,只有一個人默默的承受著;而領隊李淳容則承受了最大的責任,那幾年間不斷的來回苗栗、台南,盡力的安慰徐慶榮與黃仲杰的家人,並盡全力完成了善後的工作。

雖然我們深切的了解遠征探險活動潛在的危險,但是一旦它真實的發生了,心理上就接受它了,但是家庭親情的壓力卻是你不能不去面對的。事故發生後,許多人都「解甲歸田」,唸書的唸書、工作的工作、結婚生子的結婚生子,遠征就好似被暴風雨撲滅的殘枝敗葉,只間歇冒出了一些的煙息。有人在宜家跑贊助的風衣背後印上了「Summit」,我卻寫下「No Summit、Survival only」,面對大自然,人類是何其的卑微。

庇古巴特峰的成功與悲劇後,許多朋友都懷憂喪志,但是毫不放棄的就是李淳容。她雖然不是一個登山者,但是她的毅力與勇氣卻是許多登山者所不及。經過10年的努力與奔走,終於在1993年促成了海峽兩岸珠穆朗瑪峰遠征隊,並由吳錦雄與西藏、中國隊員們合力登上了聖母峰之巔。

回顧1990年以後台灣的登山活動,除了2003年黃博政汗騰格里峰的登頂紀錄以外,台大登山社扮演了一個十分重要的角色。杜德明推動的攀登隊伍全面開拓了玉山北壁的冰壁路線,而賴明佑等人的中央尖山北壁冰攀(1993、1995)與針山800公尺大峭壁(1997)、馬特洪峰北壁Schmid路線(2002)的攀登,以及旅美校友完成了許多的北美洲的古典路線的攀登,都讓技術攀登往前推動了一大步。此外台大山社在大濁水溪流域、白石山東側山群、與大小鬼湖山系進行了全面性的踏查,也讓我們真正了解到台灣高山還有許多未知的世界值得我們深入去探索。

夢想是需要實踐的。從早期台灣山嶽的開拓到大岩壁攀登、海外遠征,貫穿其間的就是夢想與實踐,探險之火星星足以燎原。

參考資料:

「我的故事」http://dreamer1947.blogspot.com/ 簡正德
「Sketch Taiwan 素寫台灣」http://sketchtaiwan-uenxic.blogspot.com/ 張文溪
「台大登山社網站」 http://www.mountain.org.tw/WebBBS/Record/Record.aspx
「台灣登山史 — 一個奮鬥上進的過程」,李希聖著
「勇闖喜馬拉雅冰雪峯」,楊克明著,民生報出版
「雪岩上的春天」,喜馬拉雅俱樂部
「喜馬拉雅的愛與死」影片,李淳容製片

YM 2009/06/13

此文章於 2011-04-14 23:22 被 林友民 編輯. 原因: Typo
林友民 目前離線   回覆時引用此篇文章
回覆



發表文章規則
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不可以回覆主題
不可以上傳附件
不可以編輯您的文章

開啟 vB 代碼
開啟 HTML 程式碼
論壇跳轉


所有時間均為中原標準時間。現在的時間是 17:33


Powered by vBulletin® 版本 3.6.8
版權所有 ©2000 - 2024,Jelsoft Enterprises Ltd.
Copyright©2000-2010 台灣攀岩資料庫 www.Climbing.org
本網站由 Why3s 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