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攀岩資料庫
   
首頁相簿E-mail、路線圖、人工岩場教學單位裝備商家網站連結、[初級攀岩課程]

返回   台灣攀岩資料庫 > 攀岩史記 > 檔案庫 > 人物專欄
註冊 Gallery部落格 論壇輔助說明 會員名單 行事曆事件 今日新文章

人物專欄 攀岩,登山,雪地及戶外探險人物專欄

回覆
 
主題工具
舊 2009-07-07, 12:36   #1
大濟
攀言癌症患者
 
註冊日期: 1999-11
住址: Madison
文章: 689
大濟 是普普通通的會員
[新聞]John Bachar 走了

John Bachar 昨天(星期天)走了,他是我開始攀岩時就知道的人物,攀岩界又失去了一個傳奇。

岩館的朋友告訴我這消息,刹那間不知如何以對。很多人,像我,在所有的攀岩回憶和歷程中,不管多麼間接或遙遠,多多少少是有他的影子的。

身為一個「獨攀者」(soloist) - Bachar 可能是世界第一個以獨攀為攀岩風格的攀岩者 - 墜崖是必然的結束;這也是一個攀岩者追求純淨和自我表達必須付出的代價;死亡對於 Bachar 也許不是恐懼,而是藉此滌清身染十丈紅塵的種種塵埃。但 . . . 仍是無言。

以下是網站連結,有心人可以上去看一看:
http://www.climbing.com/news/hotflas...har_1957-2009/
大濟 目前離線   回覆時引用此篇文章
舊 2009-07-07, 13:29   #2
neihu
攀言癌症患者
 
註冊日期: 2008-09
文章: 387
Images: 44
neihu 是普普通通的會員
附圖是Bachar.某一期climbing 雜誌的封面
封面文字寫americon icon.!
我猜在風城的書櫃上應該是有的


我也有這一本.只是掉了!!
跟他同一時代的ron kuak大家也是很熟析的(kuak 仍持續攀岩)

前兩年bachar車禍重傷.以為他不再攀岩

沒想到......
上傳的縮圖
點一下圖片以檢視大圖

名稱:	Bachar-solo-thegift.jpg
檢視次數:	3942
檔案大小:	214.7 KB
ID:	1001  
neihu 目前離線   回覆時引用此篇文章
舊 2009-07-07, 22:39   #3
ccchien1973
中度攀言者
 
註冊日期: 2009-02
住址: San Jose, USA
文章: 98
ccchien1973 是普普通通的會員
John Bachar 在2008年7月的受訪內容: http://vimeo.com/5483898

訪談中, 他說明了他對打bolt的觀點, 也提及他認為 on site soloing the first ascend 是他認為開發新路線最棒的方式.
ccchien1973 目前離線   回覆時引用此篇文章
舊 2009-07-09, 22:59   #4
大濟
攀言癌症患者
 
註冊日期: 1999-11
住址: Madison
文章: 689
大濟 是普普通通的會員
心情是低落的。

攀岩有許多面貌,其中有比較嚴肅的精神層面,在攀岩運動越來越市場化和工具化的今天,Bachar 一直是在這精神層面的實踐者,孤獨和堅持使他不朽。

又一個純淨美麗的靈魂走了。我無法寫出自己的感受,只能摘錄一些人在 Supertopo 上悼念的字句:

--
"thank you for a life well lived, that we have gotten to enjoy here...
these folks have honored your name and your life so very well...
that you were and still are, one very fine climber and man... "

--
"He deeply cared about the ethics of his sport. At the time of his death John was working on pulling important truths from these ethics and incorporating them into seminars that could be taken to the corporate world teaching them to work on the ethics of integrity and hard work coupled with vision."

--
"Though I never met him, John Bachar made me proud to call myself a rockclimber."

特別喜歡這篇詩句:

"And when he is silent your heart ceases not to listen to his heart;
For without words, in friendship, all thoughts, all desires, all expectations are born and shared, with joy that is unacclaimed.
When you part from your friend, you grieve not;
For that which you love most in him may be clearer in his absence, as the mountain to the climber is clearer from the plain.
And let there be no purpose in friendship save the deepening of the spirit.
For what is it to die but to stand naked in the wind and to melt into the sun?
And what is to cease breathing, but to free the breath from its restless tides, that it may rise and expand and seek God unencumbered?
Only when you drink from the river of silence shall you indeed sing.
And when you have reached the mountain top, then you shall begin to climb.
And when the earth shall claim your limbs, then shall you truly dance."
-- Kahlil Gibran.
上傳的縮圖
點一下圖片以檢視大圖

名稱:	deansstonemastercollectioninclud-3.jpg
檢視次數:	2488
檔案大小:	90.0 KB
ID:	1004  
大濟 目前離線   回覆時引用此篇文章
舊 2009-07-11, 03:41   #5
林友民
版主
 
註冊日期: 2009-01
住址: 宜蘭冬山
文章: 406
林友民 是普普通通的會員
John Bachar 這個名字可是25年以前在讀 Climbing 雜誌上經常出現的人物,我一直都沒有太注意攀岩的運動,沒想到他到了這個年紀仍然還以這種最純淨的方式攀登。

獨攀,可說是探險運動終極的形式,無論是在大岩壁上、冰雪巨峰上、中央山脈縱走上、或是一個渺無人跡蒼茫的中級山上,對一個登山者或攀岩者都是心智最大的考驗,因為你無所依賴也無所繫絆,就是一個人面對一個未知的世界,一步一步一吋一吋的去追尋自我的存在。

1983年前後,我持續追蹤一些當代最傑出的登山者的動態,可是不到3、5年間,一大批當時最有創造力的登山者幾乎都殞滅殆盡了。日本的植村直己這位最偉大的探險家單獨一人駕狗撬從艾爾斯梅爾島抵達北極點,再縱貫整個格陵蘭島,最後卻在冬季獨攀麥肯尼峰後下山途中失蹤了;加藤保男在第三次的冬季攀登埃峰後在南峰與等候他一起下山的小林利明會合後也失蹤了;曾經率隊開創了Jannu北壁、金城章嘉北壁、K2北壁新路線的小西政繼在冬攀馬那斯鹿峰攻頂途中失蹤了;Peter Boardman與Joe Tasker這兩位開創了喜馬拉雅大岩壁攀登新紀元的搭檔,在埃峰北北東稜越過第二岩塔後也失蹤了;Alex McIntyre 在安拿普娜南壁中央岩壁上被落石擊中喪生;第二位完登14座8,000公尺高峰的波蘭豋山家Jerzy Kukuczka在攀登喜馬拉雅大牆最後的難題羅茲峰南壁也因為6mm二手登山繩斷裂墜落喪生了。

那好長的一段時間,因為我親身的經歷,對於登山運動一直存有強烈的悲劇色彩,認為凡是從事這種運動旅途的終點就只是一站,老天爺特別的眷顧者才能倖存。

近來父母年邁體衰,驀然驚覺生命像花朵一般,一旦開始凋萎,你要攔也攔不住了! 讓我重新思索生命的本質,我們應該循規蹈矩做個正常人,等待著日薄西山的那一天,還是像Bill Tilman 駕著 Mischief 蜉游大海不知所止呢?

這些探險家雖然消逝了,但是他們精采的一生所散發出來的光與熱,會照亮著年輕的生命,那能量會不斷的傳續下去,永不熄滅。

YM
林友民 目前離線   回覆時引用此篇文章
舊 2009-07-13, 00:57   #6
林友民
版主
 
註冊日期: 2009-01
住址: 宜蘭冬山
文章: 406
林友民 是普普通通的會員
The Freedom of the Hills

以前在看 Mountaineering 的時候,對於副標 "The Freedom of the Hills" 說實在有看沒有懂,對於它的涵義一直有點疑惑。

近來一方面翻譯 Climbing Ice 對於 Yvon Chouinard 的心路歷程有了一些了解,又看了 Doug Scott 等英國登山家的成長故事,對於這個涵意有了一些領悟。

John Bachar 做為一個獨攀者,在大岩壁攀登的歷史上想必曾經引起了許多的爭議。過去聖母峰的攀登歷史上對於是否應該使用氧氣,也曾經是一個爭議。各位可以想像嗎,1930年代歐陸的登山者全力競逐阿爾卑斯三大北壁時,英國山岳會的一些權威人士卻還在討論使用現代冰爪是否合乎登山倫理呢!

我想,當我們看待一個登山者或攀岩者的成就,並非他/她攀登了哪些山峰或是路線,而是他/她做了什麼樣的突破。第一個爬上聖母峰的希拉瑞與騰星永遠被視為一項紀錄,而如果是第 4,000 個登上聖母峰頂的人,那是否還有報導的價值呢?

我想拋出這個 "The Freedom of the Hills" 的議題,讓大家來想想 John Bachar 為何要獨攀,為何 Peter Boardman 在 24 歲登上了埃峰西南壁被捧為英雄,他自己卻覺得毫不滿足,讓大家來想想自己攀登過程的經歷,是否有多了一些freedom呢?

YM
林友民 目前離線   回覆時引用此篇文章
舊 2009-07-17, 11:10   #7
大濟
攀言癌症患者
 
註冊日期: 1999-11
住址: Madison
文章: 689
大濟 是普普通通的會員
Climbing 聚集了一些他的照片,刊在記念專集:“In Memory of John Bachar - 1957-2009”。

以下是連結,可上去看看:
http://www.climbing.com/photo-video/...r_-_1957-2009/
大濟 目前離線   回覆時引用此篇文章
回覆



發表文章規則
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不可以回覆主題
不可以上傳附件
不可以編輯您的文章

開啟 vB 代碼
關閉 HTML 程式碼
論壇跳轉


所有時間均為中原標準時間。現在的時間是 11:20


Powered by vBulletin® 版本 3.6.8
版權所有 ©2000 - 2024,Jelsoft Enterprises Ltd.
Copyright©2000-2010 台灣攀岩資料庫 www.Climbing.org
本網站由 Why3s 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