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攀岩資料庫
   
首頁相簿E-mail、路線圖、人工岩場教學單位裝備商家網站連結、[初級攀岩課程]

返回   台灣攀岩資料庫 > 技術討論區 > 綜合攀岩技術討論
註冊 Gallery部落格 論壇輔助說明 會員名單 行事曆事件 今日新文章

綜合攀岩技術討論 一般攀岩技術 (不知如何分類請放在此)

回覆
 
主題工具
舊 2008-01-30, 22:06   #1
ed512
論壇管理員
 
註冊日期: 2003-03
文章: 955
Images: 11
ed512 的聲望功能已被停用
傳送 MSN 訊息給 ed512
[攀岩知識]攀岩類型簡易分類

有感於很多岩友對攀岩類型及分類術語常有困惑之疑
所以和大濟前輩一起討論了一個簡易的分類大綱
提供給有興趣的人一起討論指正

如有誤謬
歡迎大家提供意見

__________________
-------------------------------------------------
what do you do in your life...?
............. i live ,i Climb....... .....
ed512 目前離線   回覆時引用此篇文章
舊 2008-02-01, 00:38   #2
kevin
論壇管理員
 
kevin 的頭像
 
註冊日期: 2001-11
文章: 1042
部落格文章: 1
kevin 的聲望功能已被停用
上面的分類圖中, 自由攀登(Free Climbing) 跟 人工攀登 (Aid Climbing) 應該算是最大項的分類, 個人認為不適合放在傳統攀登 (Trad Climbing) 底下.


以下是我個人理解的攀岩形態分類, 歡迎指正&討論.

分類一:
--> 自由攀登(Free Climbing): 就是只靠人類本身的力量來攀爬. 繩子只用來保護攀登者(運動攀登, 傳統攀登, 大岩壁), 或不用繩子(抱石, 獨攀).

--> 人工攀登 (Aid Climbing): 攀登者藉助繩子或人工支點攀爬.

當然很多人工攀登的技術常會在 傳統攀登, 大岩壁攀登 (有時運動攀登) 時應用進去, 所以不同的分類法會有不同的分類結果.


因為台灣很少人爬人工攀登 (傳統攀登的人已經夠少了), 所以一般常以此分類:

分類二:
--> 運動攀登(Sport Climbing): 上方確保點或固定支點(bolt)已經在岩壁上了. 包含 先鋒攀登(Lead Climbing), 上方確保(Top Roping), 抱石(Bouldering, 6m以下, 有安全墊), 人工岩場攀登(Gym Climbing), 或是已經有支點(bolt)的多繩距攀登(Multi-pitch Climbing).
註: 因為獨攀(Solo Climbing)是極度危險的, 所以不歸類在相對很安全的運動攀登範疇內.

--> 傳統攀登(Traditional Climbing): 需要自己架設確保點或固定點. 傳統攀登很常跟 人工攀登 混和使用. 大岩壁(無固定點的多繩距)攀登也常歸類在傳統攀登內.
__________________
台灣攀岩資料庫
kevin 目前離線   回覆時引用此篇文章
舊 2008-02-10, 18:30   #3
ed512
論壇管理員
 
註冊日期: 2003-03
文章: 955
Images: 11
ed512 的聲望功能已被停用
傳送 MSN 訊息給 ed512
感謝子凱說明 free climbing
讓大家可以用更多面向來檢視攀岩的分類

另外
也有夥伴提出
soloing 要再區分為兩種
就是 soloing 與 deep water soloing ( DWS,歐洲攀岩者稱為 psicobloc )
在其來文中說明
D.W.S.不只是一種刺激的攀岩玩樂
不但要克服高度.而且還需要膽識
是與 soloing 完全不同層次的類型

-------------------------------
這個主題的發起
本來就是希望在攀岩類型及分類術語中
大家可以一起討論出一個簡易的分類大綱
也提供給有興趣的人一起討論指正

歡迎大家提供更多面向及意見

有討論才有進步~~

__________________
-------------------------------------------------
what do you do in your life...?
............. i live ,i Climb....... .....
ed512 目前離線   回覆時引用此篇文章
舊 2008-02-11, 04:58   #4
ArcticNomad
中度攀言者
 
註冊日期: 2006-11
文章: 92
ArcticNomad 是普普通通的會員
Bouldering 中還有一種 "highball bouldering" -- when falling is not an option.
它發生在一些原來可能有 bolted 的 sport climbing 或 top-rope 路線 因為某些原因 (例如 bolts 被公園警察或保護環境的攀岩者移除) 現在變成 highball bouldering 路線 一般攀爬高度都超過八米
ArcticNomad 目前離線   回覆時引用此篇文章
舊 2008-04-09, 19:15   #5
小昭
重度攀言者
 
註冊日期: 2003-10
文章: 189
小昭
請問阿國?

要怎麼貼圖上去呢?我做了一張分類表,可是貼不上去!
__________________
-攀岩是陽光、水和空氣!-
小昭 目前離線   回覆時引用此篇文章
舊 2008-04-09, 22:06   #6
小昭
重度攀言者
 
註冊日期: 2003-10
文章: 189
小昭
可以了!

因為教學,依目前台灣較常用語彙整分類製表,請各位岩友看看還有需要改進的嗎?謝謝!
當然,每一種攀岩型態,可能是多種型態複合而成的,例:在室內人工攀岩場(gym climbing,自由攀登,運動攀登)以先鋒攀登(leading)的pink-point(已掛好快扣曾經爬過一次完攀)方式攀登;
我比較有問題的是先鋒賽中的已掛好快扣on-sight爬法,是歸那一種呢?
而運動攀登中的多繩距攀登,幸有小壁虎等前輩的努力,眾岩友得以在台灣龍洞以最安全的方式享受多繩距攀登樂趣,僅代表岩友們向各位先進致敬!
將獨攀例入極限攀登的原因是我的攀岩教練小鬍子曾說過:當能力到達一個程度,身心靈合一,願意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就可以挑戰極限!
我想喜歡攀岩的大家,也喜歡挑戰自己的極限,每條爬不過的路線,都是自己的極限,當能力達到一個程度,極限將不再是極限!
上傳的縮圖
點一下圖片以檢視大圖

名稱:	攀岩分類.jpg
檢視次數:	2920
檔案大小:	95.0 KB
ID:	636  
__________________
-攀岩是陽光、水和空氣!-

此文章於 2008-04-19 10:20 被 小昭 編輯.
小昭 目前離線   回覆時引用此篇文章
舊 2008-04-14, 12:50   #7
arcteryx
攀言癌症患者
 
arcteryx 的頭像
 
註冊日期: 2003-09
住址: 台灣台北
文章: 323
arcteryx
有個小筆誤,應該是on-sight...
__________________
狗哥
arcteryx 目前離線   回覆時引用此篇文章
舊 2008-04-16, 10:24   #8
小昭
重度攀言者
 
註冊日期: 2003-10
文章: 189
小昭
啊!

已改好了,謝謝狗哥!
__________________
-攀岩是陽光、水和空氣!-

此文章於 2008-04-19 10:22 被 小昭 編輯.
小昭 目前離線   回覆時引用此篇文章
舊 2009-12-27, 00:00   #9
koala164
攀言新手
 
註冊日期: 2009-10
文章: 8
koala164 是普普通通的會員
下攀及摔落問題

小妹不怕高只怕摔,最近剛接觸抱石,爬上後卻發現有下攀的困難。請教各位在高度較高的抱石場,要下來的正確方式應是下攀還是直接摔落? 摔落應該如何著地較不易受傷?
koala164 目前離線   回覆時引用此篇文章
舊 2009-12-27, 12:10   #10
大濟
攀言癌症患者
 
註冊日期: 1999-11
住址: Madison
文章: 689
大濟 是普普通通的會員
比較了一下阿國和小昭的分類表,發現阿國的分類比較接近攀岩界慣用通則。小昭的分類太拘泥,也太強調運動攀登,殊不知這些名辭都是先用於傳統攀登,之後運動攀登才沿用的(但簡化了)。

無論如何,分類表最好能依名辭發生以及開始使用的年代(或背景)列表,這樣讀者就比較了解這些名辭以及變化的歷史縱深觀,否則就會張冠李戴。

例如:

抱石在1970年代就有了,遠早於所謂的運動攀登,把抱石列入運動攀登而不交代歷史有誤導之嫌。事實上,所謂運動攀登一開始只包括打 bolt 的攀登,如果那時你指抱石的人是運動攀登者,有的人是會生氣的!

即使是現在,一般人(如 Climbing 雜誌網站)是不把“抱石”和“運動攀登”混為一談的,原因很簡單:兩者的精神(和哲學)很不相同。這一點,就像“傳統攀登”、“阿爾卑式攀登”、“冰攀”、和“運動攀登”的精神(以及體能、技巧)很不相同是一樣的。

說到這裡,小昭把速度攀登(速度賽)列入運動攀登是有爭議性的:「速度」本來就是傳統攀登的一個要素(到現在還是);也就是說,速度並不是運動攀登以後才有的,不是運動攀登獨有的。我想小昭主要的是想突顯“速度賽”- 而不是較廣義的“速度攀登”,如是這樣,要說清楚。

可是突顯“速度賽”,或是任何比賽項目,也有問題:不管什麼比賽,就拿世界杯而言,如何定義這些名辭是一回事(比賽一定要有定義、規則),攀岩界的通則是另外一回事。一般而言,前者(比賽定義)是依循後者(攀岩界通則)的。可是臺灣攀岩界看的出來對這些名辭的認識是倒過來的,比較偏向「由比賽的定義來了解、認識攀岩界名辭通則」,例如把抱石列入運動攀登, 就是因為「“運動攀登”比賽包含抱石」,這也算是臺灣太著重比賽的後遺症吧。

其它一些細節(不一定對):

On-sight 在傳統攀登的定義比運動攀登嚴謹。在運動攀登後期,有些5.14/15 的路線根本無法一邊爬一邊掛快扣,所以難的路線on-sight是將快扣預先掛上的 - 也因為這樣,所以現在運動攀登很少人分 Red-point 和 Pink-point,沒意義,而用 Send 來涵蓋兩者。但傳統攀登的 On-sight 則依舊嚴謹,也持續沿用 Red-point (但幾乎不用 Pink-point)。

Flash 現在已較少用在運動攀登或傳統攀登,倒是抱石常用,類似抱石的 On-sight。

Yo-yo 以及 Hang-dog 現在幾乎不用了。或者說,即使用它們,當形容詞用,而非名辭。
大濟 目前離線   回覆時引用此篇文章
舊 2009-12-27, 13:07   #11
小昭
重度攀言者
 
註冊日期: 2003-10
文章: 189
小昭
謝謝大濟的指導,我再想想怎麼分類比較好,謝謝!
__________________
-攀岩是陽光、水和空氣!-
小昭 目前離線   回覆時引用此篇文章
舊 2009-12-27, 13:19   #12
小昭
重度攀言者
 
註冊日期: 2003-10
文章: 189
小昭
引用:
作者: koala164 檢視文章
小妹不怕高只怕摔,最近剛接觸抱石,爬上後卻發現有下攀的困難。請教各位在高度較高的抱石場,要下來的正確方式應是下攀還是直接摔落? 摔落應該如何著地較不易受傷?
如果還有力量,下攀是比較安全的,如果有意或無意的墜落,盡量頭上腳下落下,腳先著墊,膝蓋彎曲,身體向下,雙手扶墊,抵消下墜衝力,如果衝力還是很大,就向側方翻滾!
__________________
-攀岩是陽光、水和空氣!-
小昭 目前離線   回覆時引用此篇文章
舊 2009-12-27, 15:59   #13
大濟
攀言癌症患者
 
註冊日期: 1999-11
住址: Madison
文章: 689
大濟 是普普通通的會員
小昭,您太客氣了!我的意見也不一定對。

大體上, 阿國、子凱、 和「北極遊牧者」的看法都值得參考:

阿國的大分類是對的;子凱則提供了一些另類原則,如「Big wall climbing」和「Gym climbing」可以自成項目, DWS 也應列入 ;「北極遊牧者」建議的 Highball 一定要列入,HB越來越熱門,很多岩場也開始定一些八、十米高的抱石路線。

如果無法把年代納入分類表(很難),可以考慮以“2-3 象限,非線性”取代現在您和阿國的“單象限,線性表”- 您們的表只有橫列一象限,且左邊包含右邊,但右邊不包含左邊,這樣分法問題很多。綜合大家的建議,大部分的名辭應是橫跨不同攀登形態(具多象限)的。如:

1. Indoor vs. Outdoor (再分 TR/先鋒)

2. Sport vs. Traditional (可再分 TR/先鋒;用繩/不用繩)

3. Bouldering vs. Other (也就是 不用繩 vs. 用繩;不用繩可再分 室內/室外 以及 傳統抱石/Solo/DWS/HB)

4. Free Climbing vs. Aid Climbing (再分 big-wall/非big-wall,不過非big-wall的 aid climbing 沒什麼意義 )

. . .

至於 On-sight,Flash,Red-point,Pink-point 等等,我的看法是保留 on-sight、flash(抱石用)和 red-point (也就是 send,等於“非on-sight”, 抱石也在用),其它的就不必了。爬岩只分爬得上(沒有墜落)和沒爬上(有墜落),現在沒人像以前分的那麼細。

最後,這些大半是美國的分類,別的國家,尤其歐洲的分類也應參考,這方面我知道的很有限了。
大濟 目前離線   回覆時引用此篇文章
回覆



發表文章規則
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不可以回覆主題
不可以上傳附件
不可以編輯您的文章

開啟 vB 代碼
開啟 HTML 程式碼
論壇跳轉


所有時間均為中原標準時間。現在的時間是 22:31


Powered by vBulletin® 版本 3.6.8
版權所有 ©2000 - 2024,Jelsoft Enterprises Ltd.
Copyright©2000-2010 台灣攀岩資料庫 www.Climbing.org
本網站由 Why3s 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