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攀岩資料庫
   
首頁相簿E-mail、路線圖、人工岩場教學單位裝備商家網站連結、[初級攀岩課程]

返回   台灣攀岩資料庫 > 活動資訊 > 綜合討論區
註冊 Gallery部落格 論壇輔助說明 會員名單 行事曆事件 今日新文章

綜合討論區 活動發佈、最新岩場消息、綜合資訊交流

回覆
 
主題工具
舊 2013-03-09, 21:49   #1
ArcticNomad
中度攀言者
 
註冊日期: 2006-11
文章: 92
ArcticNomad 是普普通通的會員
談關於“Never stop exploring” 的講座與 “Fred Beckey”

有感而發 : 談關於“Never stop exploring” 的講座與 “Fred Beckey”
作者: 郭秋良

最近大濟貼了Fred Beckey 的標題讓我震了一下 , 以為是他的訃聞 , 還好只是他九十歲生日, 在我心目中, 他是我敬佩的一位登山的老前輩 , 有關他的生平事蹟 , 我讀了很多 , 除了是個流浪漢的生活軼事之外 , 他可能是首攀路線數的世界紀錄保持者 , 他沒有很多媒體關注 , 或廠商贊助 , 大多只靠他寫的幾本guide books 來支持他的攀登活動, 八十歲以前都還是一個climbing bum , 前幾年才終於在西雅圖定居 , 因為他創的首攀路線 , 對我而言 , 他是一位真正的never stop exploring 的登山探險家 ◦

提到探險exploring , 其實是與冒險 adventure有一些差異 ◦ 個人之前爬的一直都是前人爬過的路線 , 都有記錄可追循 , 直到成為一位科學研究工作者後 , 在自己的領域中做的都必須是世界上的首創與發現 , 我才能體會探險與冒險的差異 ◦ 人類的文明發展史應該等於是探險史, 如果沒有哥倫布航向未知的西方而登陸美洲 , 今日無法成就美國這個強大的國家 , 如果沒有牛頓愛因斯坦等傑出科學家探索未知 , 今日我們無法如此方便 , 操作智慧手機與上網 , 所以真正的探險 , 它留下的資訊是可以讓下一代再利用 , 對我而言那些探索人類未發現的事或物都是探險家 , 無論是音樂家, 藝術家 , 科學家 , 或登山者 ◦ 由於Fred Beckey的首攀記錄 , 在登山領域上 , 他是一位探險家 ◦ 今日科技進步 , 大部份明顯的地理特徵 , 無論是南北極 , 或主要高峰都已經有人類的足跡 , 因此 現代百分之99的登山或極地活動 , 都是從事已經被走過的路線 , 這些已經不能算是探險了, 只能算是滿足個人願望的實踐 ◦

尤其現代科技發達 , 為滿足少數另類觀光客的需求 , 許多adventure travel agency應運而生 , 想爬任何8000米以上 , 想到南北極到此一遊 , 只要有錢 , 都很容易 ◦ 在 “Into Thin Air” 這本書除了讓我們看到1996年聖母峰登頂悲劇外 , 作者Jon Krakauer的親身經歷也讓我們認識到adventure travel industry真實的一面 , 作者提到的一個諷刺的例子讓我印象深刻: Yasuko Namba , 一位攀登完全生手 , 靠嚮導團隊的支持而能順利爬完世界七大洲七頂峰的47歲日本女子 , 在登頂最後一座的聖母峰後遇到風暴, 只剩一絲氣息 , 被認定已無機會存活而被離棄在南坳 the south col 等死 , 最後終亡 ◦

Adventure travel industry 在世界上蓬勃發展成複雜的商業網路 , 主要交互運作的有裝備公司 , 大企業機構 , 探險旅行業者 , 航空公司 , 嚮導公司 ,活動主辦公司 , 公關公司, 與媒體等 , 只要有動機有夢想 , 任何人想要有“到此一遊”的經驗其實並不難 , 在此給一些勇敢逐夢者小小的參考 , 想步向成功的作業模式是 : 一 .訂定計劃或目標 , 二.利用網路與媒體提高曝光, 三. 尋找企業贊助 , 四.找探險旅行業者安排活動, 五.活動中時時利用衛星網路更新現況, 六.活動結束後尋求媒體與公關提高曝光率, 七.出書 , 八.接廣告代言或電視通告 ◦ 關於安全, 現在除了solo 或海拔太高之外, 無論是極地或喜瑪拉雅山區, 不僅通訊發達, 而且狀況支援或搜救都不難, 加上嚮導或活動主辦單位的照顧 , 安全性都很高 ◦ 然而, 美中不足的是 , 利用商業宣傳活動 , 原來的運動精神 , 也消失殆盡 , 剩下的只是某種game(註) , 當一個運動員變成一個娛樂藝人 , 原有的冒險精神也必然消失 ◦

除此之外, 現在人才輩出 , 想要獲得 “傳奇人物” 的名號, 只能盡量往體能強, 危險性高 , 困難度高去開創新挑戰 , 在攀登方面也許必須solo或是開發新路線 , 或是革命性的 , 南北極方面也許必須是首先到達 , 或無補給 , 或solo無補給形式 ◦ 談到馬拉松, 最艱難最具挑戰的馬拉松不是在極地或沙漠 , 反而是在世界各大城市中 , 是那些獎金最高的比賽 , 如紐約巴黎普遍都有數十萬美元的獎金 , 如倫敦或杜拜還高達百萬美金的獎金 , 這種大型的馬拉松光資格賽的門檻已經很高, 每年在比賽中因心臟痲痺而死亡者時常發生 ◦

結語
探險必須是能獲得全新的資訊得以給下一代利用才能稱為真正的探險 , 例如是首攀 ◦
我覺得 , 最令人敬佩的是那些血液中真正留著不安定份子的人 , 這些人可能沒有(或不在乎)企業贊助 , 媒體關注 , 廣告代言 , 網路宣傳等, 一直只專注在自己的挑戰上 , 例如 Fred Beckey 等這類人 (參考) , 這些人是真正有探險家的精神 ,有許多因此丟了性命 , 有些運氣好還能活著 , 還能住在小卡車中到處登山冒險旅行 , 有些到了八十歲還是個登山流浪漢 ◦



註: “There are only three sports: bullfighting, motor racing and mountaineering; all the rest are merely games.” - Ernest Hemingway
在海明威的時代 , 在他眼中 , 只有必須與自己生死搏鬥的活動才能稱為運動 ( sport) 其餘的只能稱為娛樂或遊戲(game) ◦

參考: http://en.wikipedia.org/wiki/List_of...d_mountaineers
ArcticNomad 目前離線   回覆時引用此篇文章
舊 2013-03-11, 19:07   #2
kuanchung
中度攀言者
 
註冊日期: 2012-04
文章: 112
kuanchung 是普普通通的會員


http://www.youtube.com/watch?v=FohbU...layer_embedded
'相關聯結
kuanchung 目前離線   回覆時引用此篇文章
回覆



發表文章規則
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不可以回覆主題
不可以上傳附件
不可以編輯您的文章

開啟 vB 代碼
開啟 HTML 程式碼
論壇跳轉


所有時間均為中原標準時間。現在的時間是 11:17


Powered by vBulletin® 版本 3.6.8
版權所有 ©2000 - 2024,Jelsoft Enterprises Ltd.
Copyright©2000-2010 台灣攀岩資料庫 www.Climbing.org
本網站由 Why3s 代管